Rembrandt是17世纪的荷兰画家。
不同于意大利等欧洲国家,17世纪的荷兰在艺术创作上非常不同。
一方面,荷兰的女性也有机会成为专业的画家。
另一方面,画家的服务对象并不限于贵族或者教堂,而是走入了中产阶级的生活。即使在讲述宗教故事,取材也更加贴近中产阶级的生活,而不是迎合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的喜好。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讲述的《圣经》中的一个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并不是《圣经》中的主要内容,但正是这样的“次要”故事,却恰恰符合了重视中产阶级的荷兰艺术家的偏好。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男人和他的两个儿子。
一天,这个男人的小儿子向父亲要了很大一笔钱,说是要去闯荡外面的世界。父亲应允了他的要求,儿子带着这笔钱远走他乡。
然而,他却并没有在外乡学什么本事,更没有合理地运用这笔钱。整日花天酒地,很快便把这笔钱挥霍殆尽了。
一穷二白的小儿子不得不选择回到家里,祈求父亲的原谅。
没想到的是,当他回到家,他的父亲立即宽恕了他的儿子,甚至还杀牛宰羊,庆祝他的归来。
这激怒了一直在家陪伴父亲的大儿子,他不能理解父亲为什么会庆祝挥霍家财的小儿子的归来。自己一直听从父亲的安排,没有半分逾矩,却从来没有得到过杀牛宰羊的待遇。
父亲却说:“你一直陪伴着我,我的便是你的。但你的弟弟死过了一次,现在他重生了,难道这种迷失之后的寻回不值得庆贺吗?”
而这幅画所描绘的便是父亲原谅儿子的这一刻。
画作中的父亲把双手放在小儿子的后背上,把归家的儿子拥入怀中。
他用这样的举动,展现了他对儿子的宽恕。
我们看到在小儿子的后背上,也就是父亲的右手所放的位置,被一束强光照亮。
这束强光和晦暗的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强调了这幅画“宽恕”的主题,更强调了基督教“宽容、仁慈”的价值观。
而刚刚归家的小儿子,则跪在地上,把头靠向他的父亲。双手似乎在胸前合十,祈求着父亲的原谅。
他左脚上的鞋从脚上掉落。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一幕出现的前几分钟,小儿子打开家门,飞奔到父亲面前,跪下。由于运动速度过于迅疾,他的一只拖鞋从左脚上掉落。
Rembrandt就用了这样一只与脚分离的拖鞋,告诉了我们之前发生的事情,也向我们传达出了有关速度的观感。
再来看看这场家庭的戏剧性事件中的大儿子。
大儿子没有丝毫宽恕他人的宁静,也没有对于这个只知挥霍的弟弟的归来的喜悦。
他满脸写着:我心里苦,但我不说。你们开心就好。
他无法接受父亲的不公平待遇。
凭什么自己恪尽职守行为端正,而弟弟远走他乡肆意挥霍,父亲却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和弟弟。
他倚靠在阴影中的墙壁上,暗中观察着这对他来说十分讽刺的一幕。
有趣的是,如果我们仔细看一看这幅画中父亲的脸,我们发现,或许Rembrandt并不那么赞同《圣经》给出的结局。
画作中的父亲似乎并没有《圣经》中提到的那样大度。
他的眼睛并没有垂直向下,充满父爱与慈悲地看着自己的小儿子。
他微微向右看去,仿佛在思考,仿佛在犹豫,仿佛在无奈。
他的眼神仿佛在说:我能怎么办,到最后,还不是只能选择原谅你。
Rembrandt用了十分朦胧的笔法绘制了这一幅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
他给了我们一个谜一样的晦暗背景。
在背景的阴影里,Rembrandt安排了两个角色。
一个站在后方的女人,或许是这个家的女主人,也有可能是一个女仆。
还有就是倚靠在墙上,不情不愿接受这这样结局的大儿子。
而在画作前方的亮光处,画家则安排另外四个男性人物。
但无论这出现的六个人物位于什么地方,在画作中但当什么样的角色。他们都没有一个非常清晰而鲜明的轮廓。
这样朦胧的笔法,是Rembrandt的一大特点。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也很好地体现了当时荷兰的艺术氛围。
他选取了一个宗教故事作为画作的内容,但却给予了这些宗教人物人的特征。
这样的宗教作品显然不服务于教堂,而是给中产阶级的普通人的画作。
他把艺术带入了平民的生活,以此来传递基督教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