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凝聚家园共育力量,实现教育合力最优化,达成家园教育一致的目标。我班于10月24、25日举办半日开放活动,让家长在幼儿园中,切身体会、真切感受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发现与见证幼儿成长的点滴。在半日开放活动中,家长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幼儿的成长变化,更能够近距离感受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及对幼儿的关注度。因此,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通过精心准备,细心梳理,我们的开放活动呈现出了非常好的效果。幼儿园主题课程实施丰富、完善是进行开放活动的前提,开放活动又能够让主题课程接收更多、更新颖的想法和建议,进而让主题课程实施又更多的思路和想法。因此,幼儿园开放活动和主题实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在主题实施方面,我将从材料投放、活动开展方面,在半日开放整体活动开展方面,我将从活动准备、活动过程、人员配合等环节总结一下本次开放活动。
(一)主题课程实施方面
一、材料投放
在区域活动环境中,适宜的活动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主动思考,引发幼儿的游戏行为,从中获得更多的友谊经验。因此,教师选择适宜的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就显得尤为重要。1.新颖有趣的材料
在活动区材料投放时,教师要分析幼儿的兴趣、当前的游戏水平和已有经验,在现有材料投放中,也能够发现新颖、有趣的材料能使幼儿的探究与学习变得更有趣,所以更应该选择多投放一些新颖、有趣的材料。例如,拼摆区的树叶标本、彩色石头、树枝等,能够帮助孩子们更投入地进行活动和思考。
2.真实的操作工具
游戏中,发现孩子们很喜欢模仿成人的工作和活动,真实的操作工具会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例如,在益智区和拼插区分别有套带有扳手和螺丝刀的玩具,刚投放到活动区的时候,会发现孩子们对这两种配套工具特别感兴趣,每次都会很有兴致、很认真地研究他们的玩法和使用。所以,在汽车中心真正投放一些真实且安全的操作工具对幼儿来说会有很大的吸引力。
3.激发创造的游戏材料
美工区、搭建区、制作区、自然角等区域,更适合投放一些低结构、用量大、使用频率高的材料,更适合激发幼儿无尽的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随意表征、自由表达。且在平时,教师也要重视和幼儿一起收集这类材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类,以满足平时活动区的需要。例如,在平时教师可和幼儿在户外活动时,收集不同形状、不同种类等的树叶,供美工区、自然角等区域使用;也可在平时卫生间的卷纸用完时,注意收集卷纸纸筒,供制作区使用等。
二、活动开展
在活动区活动时,每个区角开展什么样的活动、使用什么样的材料、在什么地方操作、作品如何展示和保存及每个区角可以容纳的幼儿的人数,都需要教师直接或间接地对幼儿进行指导。
1.预设幼儿可能发生的活动
在为幼儿提供一种稳定、有秩序、可预测的环境的同时,结合《指南》各领域、各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教师预设在各个区角中幼儿可能发生的活动,让教师在有准备的情况下,为幼儿的游戏活动需要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或给幼儿适宜、科学的引导,是有必要且必须的。
2.结合《指南》预设支持性策略
教师通过预设可能的活动,围绕幼儿的需要提供材料,并结合《指南》的“支持性策略和活动”提出适当的教育建议,能更好地支持幼儿的自主游戏和自由发展。例如,在活动区中通过张贴标签提示,引导幼儿对图书、搭建积木进行分类摆放。在娃娃家、搭建区等区域,引导幼儿通过自主设计表征记录今天的出行计划、搭建图纸等,开展活动区活动。引导汽车美容中心幼儿在充分熟悉汽车美容、维修等流程的基础上,展开加油、维修、美容、保养等活动。
另外,教师在预设活动区可能的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幼儿的特点和已有经验水平,将人际因素和物质条件合理组织,使环境和材料能够承载更多的教育信息,并且让幼儿能够在环境中寻找到答案。
幼儿的学习是幼儿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互动的过程,也是幼儿主动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所以,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且适宜的活动环境、活动材料和有针对性的帮助指导,将会使活动区活动、主题课程实施和开展更有教育价值和意义。
(二)半日开放活动流程方面
一、活动前准备
1.物质准备
物质准备包括班级环境、卫生、活动区材料准备等,整洁干净的班级卫生既能为家长提供良好的参观环境,也能在从另一方面向家长展示幼儿园日常卫生清洁工作的细致性和规范性。丰富多样的活动区材料(包括绘本图书、参访照片、彩喷图片等信息支持材料),在满足幼儿活动需求的同时,也能向家长传递幼儿园关注社会、关注自然、主动成长的教育理念。最后,在保证班级日常工作照常进行的同时,教师可为本次开放活动有针对性地准备开放活动签到表、签到台等。
2.人员准备
在本次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不错成效后,我及班级成员由衷地感受到,班级凝聚力和班级成员良好配合的重要性。因此,我认为在活动准备环节中,除了班级卫生、环境的准备,更重要的是班级成员,包括保育员要对活动内容及流程有清晰的了解,能够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职责,并且能和班级其他成员配合完成各活动内容。
二、活动过程
1.签到环节
签到环节除了请家长签到的作用,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可在家长签到的同时,向家长讲明开放活动的内容、注意事项及要求,如轻声细语、不干扰幼儿活动、注意幼儿安全、和班级教师密切配合等。
2.活动区活动
幼儿活动内容可以提前预设,并且为家长参观做准备,可提醒幼儿提高进餐速度,提前进入活动区活动。活动区过程中,除关注有家长陪伴的幼儿外,还要关注未来家长幼儿的情绪问题。活动区讲评环节可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表达表现机会,让家长充分感受到幼儿自由自主的氛围。
3.加餐环节
加餐环节前注意桌面的清理、幼儿如厕、洗手环节,关注幼儿取餐秩序,进餐过程中提醒幼儿坐姿、不挑食及餐后整理,教师指导用语简短有效,轻声细语。
4.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准备环节,提醒幼儿提前如厕,活动所需物品提前准备,充分考虑每位幼儿座次,注意幼儿间距,为保证幼儿倾听质量,及时调整不宜相邻幼儿座次。活动中教师灵活处理突发情况,为幼儿提供发言机会,均衡幼儿发言次数,在活动需要前提下,注意和家长互动。活动结束后,及时表扬,提醒幼儿如厕喝水。
5.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中,从幼儿发展角度向家长介绍幼儿活动内容,关注幼儿着装、饮水量及活动安全,感受亲子游戏的愉悦,拉近彼此关系。
三、活动结束后小结
活动结束后,及时和班级成员复盘活动过程,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1.人员配合上,关注班级教师间的无缝衔接,向保育员讲解并强调需要配合的重点工作,并检查落实。
2.工作细致度上,能从幼儿及家长细微变化中,发现幼儿及家长诉求,及时解决问题,消除顾虑。如,幼儿活动积极性不高,家长对幼儿某一方面关注度较高,家长配合程度等。
本着经一事,长一智的原则,希望在今后的此类活动及类似活动中能够考虑更加细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