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做实施的朋友向我吐槽:“现在的企业要求真高。”
朋友30出头,研发出身。
互联网行业里摸爬滚打了七八年,在一家小型企业担任实施经理,不管怎么看也算是“当打之年”。
如今正值互联网寒潮,公司绩效江河日下,趁着秋招想另寻出路。
本以为凭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拿几个Offer不在话下,哪里想到却碰了一鼻子的灰。
01、大浪来临时,我们应该学会游泳
这两年,类似这位朋友的情况实在是屡见不鲜。自2017年经济下行至今,不止是互联网行业,任何一个行业背后都笼罩着一层重重的寒霾。
高房价、高物价,带来的是高焦虑。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手里的钱却越来越少。通胀的经济态势下,各企业纷纷调整形态收缩战线。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企业裁员、缩减招聘规模的消息。
我们要如何保证我们在职场中的竞争优势,如何保证我们是留下来的那一批人?
02、你认为的“经验”,真的有用吗?
不少人简历上的工作经验一栏,看起来都很可观。但是很多也仅仅是“可观”而已——可以看一眼,不能当真。其实许多人都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把经验当做能力,把用力当做努力。看起来付出很多,实际上的收获却寥寥无几。
事实上,经验是对某件事物认知程度的积累。积累经验,需要的是不停地开拓与更新,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边界,并形成自己的理解方法。很多人并不是有五年的工作经验,而是用一年的工作经验,重复了五次。实际上最后沉淀存留的,还只是第一年的知识而已。
03、不要让你的“努力”无效化
有一段时间,朋友圈被“你见过洛杉矶凌晨四点的太阳吗”疯狂刷屏。励志鸡汤来势汹汹,无数人淹没在自我感动中无法自拔。
然而,大多数人的努力其实都停留在说说而已。努力的本质应该是一个确立目标、细化目标、安排计划、实施步骤、反馈结果,再不断循环的过程。只有落到实处,得到反馈的努力,才是有效的努力。
04、学会管理自己的工作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曾提出过一个PDCA循环理论。
P是Plan,制定计划和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了目标就有了一个参照物。计划完成了少,实现了多少,未完成多少。
D是Do,行动。再完美的计划没有行动也只是一纸空谈,只有付出实施,才能得到回报。拒绝畏难情绪,面对挑战,大胆的迈出第一步,不断拓展自身的能力边界。保证任何时候能力都能跟得上工作需求。
C是Check,检查。对做过的工作进行复盘,查漏补缺。避免“为了任务而工作”,保证做过的事情都得到反馈,落到实处。
A是Act,处理。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对做过的工作进行总结。做的好的部分是哪些,需要改善补足的地方有哪些,对自身形成可观、准确的认知。
通过对上述步骤周而复始、持之以恒的循环,可以让工作质量像爬楼梯一样,不断精进,不断提高。
在职场中,大家都是怎样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的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