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好处,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写(why),对于我来说,并不是一开始赋予一个足够伟大的意义之后就不再需要寻找,就可以开足力气一路写下去了。因为我也常常会有迷茫,当每一次出现三天想要放弃的时刻,我就会再回头去细想那个why,且每一次重拾信心,都感觉在探寻意义的路上自己又深入一层。
具体的好处体验到自己身上,也许没有那么快,但还是会有一些细微的,自己能觉知到的好的改变。
比如读书,之前读书中的观点,豁然开朗,以为都记下来了,可是过去一段时间,不再去反复看的话,大脑会选择忘记。而及时写下来就不一样,哪怕只是复述下来你吸收到的一个观点,一段时间过去,等你再学习到一个新知识点,这个新的知识点就像是有触角一样,进入你的大脑之后会自己走动,用触角去向内寻找,看有没有过去被你收进来的知识点中,有可以和它相连的。一开始大脑里面吸收进来的少,新的知识点进来,可以用触角连接起来的也比较少。但是随着积累,当我们再吸收到一个新知识点进来后,它在大脑里面触碰连接之后,可能已经是N个连接后的又新生成的知识点了。
之前学习李笑来得到上的专栏,有两期连续主题分别是:《其实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彻底戒掉你的抱怨》,当时这两期的文章对我触动很大,我不但认真读过几遍,还写了阅读笔记。这两篇文章都讲了金光的故事。作者说从金光身上他学到了很多,金光无论遇到多大糟心的事,打击,永远不抱怨,后来这也成了作者自己选择朋友的一个原则,他说遇到事,能解决的解决(能力),不能解决的就接受(坚韧)。在抱怨这一篇文章里作者这样写:
心理学家早就知道这事儿,说话,对每个人来说,其实都是“大脑重塑”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倾向于不由自主地“扮演”我们向别人描绘的那个样子,直至成为那个样子。
在金光的故事中,金光总是遇到好人,关于这个现象,作者分析说,你若是个好人,这个世界就对你好一点,但他一开始想不通。后来他遇到了一个概念:自证预言。
作者说:
其实这个世界并没有那么多的恶意,很多时候只是我们对它产生的误解而已。若你能善待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上可以给你足够的善待;若你能宽容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大抵上能够给你足够的宽容;若你是个非常认真生活的人,你的世界也会非常认真的对待你。
想起来自证预言,是因为最近读武志红的心理学专栏还有他的书,他总会说到自恋,比如有一周的主题是:《自我实现预言》。我们外在的命运和我们内在的想象,也就是内在意识,是镜像关系。同样,我们想要改变外在命运,就需要去认识你的内在意识。心理学家荣格说: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
自我实现预言,一旦你说了一句话,你就会爱上你自己说的这句话,而出于人类最本质的自恋需求,你会把事情朝这句预言的方向去推动,好以此来证明,你是对的。
武志红在专栏里也提到自恋有它很深的合理性,因为尽管自恋也会有各种问题,但它却是推动我们变得卓越的根本动力。读心理学专栏,当自恋,自我实现预言,进入到我大脑里的时候,它们的触角就勾出了之前读笑来老师写的那两篇文章时候,学到的关于世界是有生命的,还有不抱怨,这些观点。
笑来老师那两篇文章,告诉我们一定要戒掉抱怨,因为你说的话,就是在重塑你的大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你是在用这样的抱怨预言强化你的潜意识,而人本能的自恋通过你的潜意识会一步步的指引你,实现这个抱怨。
所以尼采说: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正在凝视你……
他也告诉我们,基于自我实现基础上的还有一个观点:这个世界是有灵魂,有温度的,你怎么对待它,相信它,它就会怎么对待你。一开始的时候,你可能会有点沮丧,比如你对这个世界足够真诚,你要求自己做个好人,宽容,非常认真的生活,可能一时半会或许因为误解,你得不到世界同样这样对待你,但是这个时候,一定要记得,不抱怨。
武志红在《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这本书中总结说,我们要想有外在的改变,主动把握自己的命运,首先是从内开始,先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然后才能有改变。读完这本书我深深认同。结合前面写到的,不抱怨,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告诉我们,既然知道潜意识会指引我们,既然知道自恋是人的本质需求,那我们就不要对抗,学会和自恋相处,去了解我们的潜意识,从而才有可能让我们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
还想到《惊喜与创造惊喜的方法论》这篇文章里,作者总结的方法论中,第一条就是,我们首先要坚定的相信我们是一定会有好运的。第一条也是利用了自我实现预言,或者是自证预言,或者是自恋。
只管多去做情理之中的事情,比如真诚(善待),比如不计较,吃亏是福(宽容),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不抱怨),这些看起来好像是不太相关的事情,仔细去想,其实也是要我们去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生命的,你只管去善待它,它会回报你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