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辞了。临走的时候,人事循例问了我离职的原因。并问了我,她也很好奇,为什么大多数专业是社会工作的学生都不愿意做社工,是什么原因呢?
我说,我仅仅从一个大学毕业生的角度来看。我的看法是:
1.钱的问题。我说在广州一个本科生毕业做社工,扣完五险一金拿到手大概是三千左右。三千块钱扣月租(住城中村大概八百)、水电、网费之类的,没了一千;然后吃饭、交通费和话费是一千;然后平常要买个日用品、买点水果零食、衣服之类的要五百吧。算下来还有五百块钱。要纠结去看电影还是去请人吃饭还是送礼给别人?嗯,那就月光啦。这样子,根本没有办法存钱。还有,前提是不能生病不能出意外。就算毕业后拿到助理社工证,也就多三四百。就工资来说,是足够温饱的。但问题是,你估计总是会在要想着如何省钱中度过的。这样子,谁愿意呢?
2.职业前景的问题。很多职业,其实一开始工资大家都差不多的。但基本上做个三四年,工资会到七八千左右。但是做一线社工的话,做个三四年,工资还是不会变哦!你要做个部长,工资五千吧。除非做到主任级别,就有七八千,但一个家综就一个主任。一个大学生他出来工作只要想着自己温饱就够了吗?ta 还要考虑到结婚、买房、生孩子、孩子教育、赡养老人的问题。这样子,除非做到主任级别,否则不可能存到钱。
3.社工专业度认同的问题。 在现在的大环境下,社工这个专业还是被很多人所不知道的。即便身为社工专业学生,要对自己家里人说自己是干嘛的,实在是太困难。我想当大家知道社工就像知道律师一样的时候,就不存在这个问题。社工即便工资不高,是一个很有声望的工作,我相信也会有很多人去做的。但现在社会还不认可。
4.社工本身专业性的问题。在这个层面上,我觉得简直是一个恶性循环。高校培养的社工专业学生不做社工,太多非社工专业的人去做。社工的门槛低,只要你态度好愿意做,几乎是谁都可以做社工。但我认为社工是个“专业”的工作,并不应该如此随便的。尽管社工可以接受培训,但是这样发展根基及不稳啊。许多人并不是真的认同和知道社工理念价值。并且我观察到的家综的服务情况,大多数服务还是以搞兴趣小组为主,治疗性小组很少;至于个案工作的成功几率就很少,而且有些个案可能并不能称之为“个案”。
5.社会的制度性问题。社会工作是个舶来品。社会工作的诞生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需要拥有专业知识的人去解决。随着1886年睦邻组织运动在美国的兴起,行业协会发展促使社会工作发展;再看看香港,香港社工是在1950年代开始培养社工,1972年社会福利署便只雇佣受过训练的社工专业毕业生担任福利署主任,80年代社工积极参政,当选率颇高。而在现在的大陆体制下,社工想要发起社区运动,是不可能的。很有可能被冠以“颠覆、煽动群众”的罪名。(社工和我说,在社区搞个超过150人的活动居委都不让搞,因为不想“惹事变成聚众”)而我认为,做不到这一点,就做不到社工追求的社会公正。现在大陆的社工仍在是政权的附庸。
最后,我一点不后悔学了这个专业,这个专业带给我的对社会的思考,让我明白这个社会不应该仅仅是个“商业社会”,它还有更多的可能性,也应该允许和存在更多的可能性。假如我不学社工,我可能就是个彻底的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我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公益的行为,会认为那是别人的事情,转身做个冷漠的旁观者。现在的我,更多了一种理解和支持,或许就是所谓的社会关怀或社会责任感。然而,我是个逃跑主义者。我认同也理解社工,但对于社工,我没有那种使命感。我是个悲观主义者,我想,假如社工的发展现状是专业的,得到认可的,我会坚持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