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不在家,
孩子反差巨大,
相信很多妈妈都有过切身的体会。
朋友丽丽有一个5岁的可爱宝宝。爷爷奶奶带着的时候,街坊四邻都夸她乖巧。可一旦丽丽下班回家,孩子态度就180度大转变。
午觉按时入睡,晚上却会粘着妈妈玩到很晚,困意全无。吃饭也要妈妈抱着,即使自己吃饭已经很熟练了。口头禅是:“妈咪,要抱抱!”不抱就哼哼唧唧哭个不停。
用她的话说,实在没想到孩子年纪小小,竟会在两幅面孔之间无缝切换。她不在家的时候,乖得像个小天使;只要一在家,秒变“混世小魔王”,撒娇耍赖、不肯睡觉、又疯又闹……
最让她感到委屈的,是婆婆的一番言论,“你不在家的时候,孩子别提多听话,你一回来就调皮捣蛋,一点规矩都没有。你这妈咋当的?都是你惯坏的!”
明明自己对孩子付出很多,牺牲休息时间陪伴孩子,到头来却被指责成“慈母多败儿”,这让丽丽心里很不是滋味。
01
为什么孩子在妈妈面前
最疯最闹最不听话?
真是妈妈太宠孩子了吗?
一次单独相处的时候,丽丽问女儿,为什么妈妈一回家就闹腾个不停,迟迟不肯睡觉。
女儿若有所思,奶声奶气地说:“我盼了一天才把妈妈盼回来,我害怕一睡着,妈妈又走了。”
丽丽听后,鼻子里酸酸的,原来孩子闹腾也是分场合的。她这么做,只是想跟妈妈多待一会儿。或许,自己陪在孩子身边的时间,真的太少太少了。
正如《倾听孩子》的作者帕蒂·惠芙勒说:
“孩子在家里、在至亲面前,表达全部情感,是因为他能被倾听和理解。孩子被理解的越多,以后在外面他就会表现得越好。”
孩子在你面前不听话,却是内心深爱你的表现。拥有一个只在妈妈身边表现出不乖的孩子,是莫大的福气。
在很多中国家长眼里,“听话、乖巧”的字眼,似乎囊括了所有“好孩子”的品质。孩子哭闹、任性、耍脾气,似乎就意味着教育的失败。
然而,“孩子见到娘,无事哭一场”,真的是一件坏事吗?孩子在别人面前很乖,却在妈妈面前破了功,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孩子认为,在妈妈那儿,最安全。
有妈妈在,所以才敢不乖。
因为从出生开始,孩子就知道,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懂自己、最爱自己的人。胡闹在很多时候,是一种依赖,不是吗?
02
能在妈妈面前“不乖”的孩子,
是有多幸运!
一个做幼教的朋友跟我说,她见过成千上百的孩子,有的孩子聪明伶俐,有的孩子礼貌懂事、有的孩子天赋异禀……
同时她也发现,无论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多么出色,始终有“不乖”的一面。总有一个人,会让孩子卸下所有的防备,放开天性做真实的自己。
《美国育儿百科》中说:
当你不在的时候,老师、保姆或其他人告诉你,孩子表现得像个天使。千万不要急着高兴,这只是因为孩子对其他人信任不足,所以才不敢去试探他们的底线。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安全地带」,孩子也不例外。他们的爱很简单,需要的爱也很简单。
在他们小小的世界里,妈妈是安全感的全部来源。他们会把妈妈看作自己的「安全地带」,当有安全需求时,就会下意识地去粘着妈妈。
因为在妈妈这里,他也不需要通过压抑自己的情绪,来保护自己。在看到妈妈的那一刻,那些在外面积攒的坏情绪,都可以在温暖的怀抱里释放出来了。
03
别让孩子在自己面前,
变得谨小慎微~
那些在爸爸妈妈面前,还必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孩子,你永远不知道,他内心压抑了多少负面情绪?
孩子又哭又闹,有大人会说,“如果你不听话,就不要你了。”殊不知这样的话说多了,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重创。孩子是迫切需要安全感的,哭的时候记得抱住他,而不是推开他,或者对他不管不顾。
爸爸妈妈去上班了,也请不要不辞而别。可以在临走之前,给宝宝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TA你要离开多久,什么时候回来。当孩子知道了妈妈出门后会尽快回来,心里也就更加踏实,更有安全感了。
所以下一次,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千万不要把他推开。即使是无理取闹,我们也可以借这个机会,温和地引导他们。
因为,只有用心陪伴,孩子才能感受到爱,才能确定爸爸妈妈是爱着自己的,才会在内心拥有安全感。
无论孩子乖还是不乖,请坚定不移地告诉他:妈妈永远爱你。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