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人眼里,小李是个认真负责、性格优秀的男生。
可他对自己却非常不满意!
“刚才怎么那样对同事说话呢?我是不是傻……”
“哎呀,一不小心又开小差玩手机啦!”
“不行啊,我真的太懒了!看看别人多努力!”
“完了完了,方案拖了一天才做完,老板肯定对我有意见了!”
所以,到底是什么让小李痛苦?
——是自责。
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强烈的「自我冲突」,必然导致痛苦,产生自责。
想要出人头地,实际上却熬夜打游戏。这是南辕北辙。
想要练好演讲,实际上根本不敢开口,不敢上台。这是自相矛盾。
想要实现理想,却一次次违背自己制定的计划。这属于“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意识向左,潜意识向右。在这场自我冲突中,意志力失守,自信心崩溃。
归根结底,所有的自责,都是源于「想做却做不到」。
你说人类为啥有这么多「想做却做不到」的事情呢?
——因为我们高估了自己意志力的作用。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类的所有活动中,极小一部分可以由我们的「意识」控制。而另外的70%-90%都是「潜意识」决定的。
也就是说,我们绝大多数思维、行为、语言都是“下意识”的,不由自主的。
「潜意识」又是什么呢?
它是指我们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思维过程;或者即便意识到了、却控制不了的那部分思维活动。
「意识」和「潜意识」加起来,构成了我们的思维的「全体」。就像海面上飘浮的冰山,水上部分体积不过1/10,水下肉眼看不到的部分更加庞大,能量惊人。
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可以「人定胜天」,却不知道,绝大多数时候我们连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哈哈。
怎么听着这么玄乎?能不能解释一下,潜意识咋就能控制我们呢?
这就要从军哥最爱的《动物世界》开始说起了!
来,请随我一起看看,潜意识到底是如何形成、如何发挥作用!
“随着季节的更替,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迎来了阳光热辣的7月,very good,又到了交配的季节!”
呸呸,说错了,又到了该觅食的时候!
小动物们都在干啥子呢?
我们来设想一下,有一只可爱的金丝猴宝宝,第一次离开妈妈,在森林里快乐的玩耍。
part 1
“哇塞,这里有个好玩的小宠物!”金丝猴摸了摸树枝上的大蜘蛛,然后被咬了一个大包,疼得满地打滚,最后不省猴事地倒在地上。
醒来后,金丝猴宝宝心有余悸,后怕不已:“乖乖,幸亏没有咬到我英俊的脸!”
从此以后不知道咋的,小猴子一看到蜘蛛,心里就一慌,手上那个伤疤似乎隐隐作痛!“尼玛,我绕着走还不行吗!”
OK。这里我们发现了「潜意识」的第一个秘密!
蜘蛛作为“潜意识内容”进入小猴子的大脑,本质上是一种学习行为。它通过惨痛的教训,习得了躲避危险的技能。所以,「潜意识」是后天习得,是一种“学习行为”,而不是天生!
学习啥?——学的是「条件反射」。比如说这次的“蜘蛛”事件,就是小猴子大脑中「被蜘蛛咬」和「恐惧的情绪」之间,建立了「条件反射」。
从此以后,小猴子一看到蜘蛛这个「刺激物」,就会自动升起恐惧「情绪」,导致心跳加速的「生理反应」,产生躲避的「行为反应」。
重点来了!做笔记哈!
1、每一个「条件反射」,都必然包含3个要素,「刺激物」、「情绪」、「反应」。
2、「条件反射」一旦形成,此后每一次「刺激物」出现,都会瞬间激活相应的「情绪」和「反应」。
3、潜意识,就是以大脑中储存的、很多个「条件反射」作为主要内容。遇到不同的「刺激物」,就自动激发不同的「情绪」和「反应」。
4、「条件反射」的激活极为迅速,电光火石之间已然发挥作用。而「意识」的运作则太慢、太弱。这就是为什么「潜意识」的能量要远远超过「意识」。
part 2
小金丝猴宝宝在森林里玩。
有一片树林的地上,掉落很多硬邦邦的“小球”。这是某种坚果为了保护种子,而进化出来的硬壳。
小猴子最近看了一部叫《金刚》的电影,不禁心驰神往:“如果我也有那么强壮,那该吸引多少女猴子的关注呀!”
于是他开始搬起一块石头练举重。不一会儿:“哎哟握草,差点砸了我的脚!”
不过意外的惊喜发生了!石头砸在了坚果上面,果壳裂开了,露出了香喷喷的白肉!
小猴子吃了一口,“天呐!这原生态的清甜、细腻柔滑的口感,瞬间打开了我全部的味蕾!感觉以前吃的都是屎!是屎!以后我就吃它了!太美味了!”
于是小猴子继续尝试用大石头砸坚果!哇塞,又吃一个!哇塞,又吃一个!“哇哈哈哈!我的猴生从此圆满啦!”
OK,现在我看可以看到「潜意识」的第二个秘密:「潜意识」是后天习得,是一种“学习行为”,是「条件反射」的习得过程。但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强烈的情绪刺激」!
被蜘蛛咬了,恐惧水平非常高!于是“蜘蛛”这个东西就更容易进入「潜意识」内容,从此看到蜘蛛就躲,几乎不需要思考就知道躲开。
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吃到了坚果、并且好多次吃到了坚果,这种兴奋、愉悦的情绪程度极强!所以它也容易进入「潜意识」,从此对“搬石头”这件事,真是乐此不疲!
那我们设想一下,假如小猴子在森林里,看到了一朵花,看到了一棵树,看到了一个小水坑……这些稀松平常的东西。他会形成「潜意识」反应吗?
我认为不会。此时他的内心一片平静,只会面无表情的说一声“哦!”。显然,这些东西根本无法激起“情绪刺激”,所以它们也就无法满足进入「潜意识内容」的条件。
重点又来了!做笔记哈!
「条件反射」的形成有三个要素:
1、「刺激物」形成的情绪水平有多强
2、每次处于该情绪状态的时间有多长
3、该「刺激物」和这个情绪重复了多少次
举几个栗子。
1、在农村,一位新婚女子夜晚回家路上,一片漆黑,偏偏一个不知道是黄鼠狼还是啥的小动物从她脚边蹿过!她惊叫了一声“啊——”这时正在前来接妻子的丈夫赶紧大叫一声妻子的名字,然后说你怎么啦!结果:从此之后,女子再也不能听丈夫喊她的名字。一听就极度恐惧,心慌。后来连丈夫的声音都不能听。最后只好离婚。你看,我们可以判断,是“午夜惊魂”的恐惧刺激太过于强烈,以至于一次性形成了「条件反射」。
2、快要期末考试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女大学生正在备考突击。突然,男盆友跟她打电话说要分手!女孩强忍着痛苦、失落的心情,逼自己在自习室里应付繁重的课业,但是脑子里挥之不去都是失恋的事情,完全无法专注!结果:女孩子考试考砸了,并且,从此以后只要坐下来自习就会开小差,莫名的心情烦躁。OK ,我们可以分析,由于长时间在失恋的痛苦情绪中自习,导致女孩形成了容易分心的「条件反射」。
3、有一位小盆友,小时候爸妈爱为了些鸡毛蒜皮的事儿吵架。虽然很害怕,但是一开始,她还是会小心翼翼地去劝爸爸妈妈不要吵。后来爸妈叫她别管大人的事情,自己去书房里学习!结果:这位小盆友待在痛苦、害怕的情绪里学习,重复次数较多,后来莫名其妙的就学不进去,再后来学校也不能上,每天在家里打游戏。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条件反射」的作用。
part 3
又是风和日丽的一天,小金丝猴宝宝心情不错,跟妈妈说了声就跑出去浪了。
小猴子慢慢的长大了,他遇到了猴生中的第一个巨大挑战!
隔壁的猴哥,和他同时看上了女猴子阿花。
但是小猴子最近吃坚果有点多,脸上长痘了!曾经英俊的脸庞,现在就像月球表面:“猫了个咪的,可烦死猴了!”
森林里最老的猴爷爷告诉他,“不要担心!其一,你要戒掉吃坚果的习惯!其二呢,你去抓一只五彩斑斓蜘蛛,取其毒液敷于面部。如此这般,皮肤便可回复光洁!”
小猴子听完高兴起来,说干就干!
可是一整个下午,一连错过了好几只蜘蛛,都失手了!要么手还没摸过去就缩回来了,要么动作太慢让蜘蛛跑啦!
“太累了!得吃个坚果压压惊啊!”小猴子不由自主地走到了坚果林里,砸坚果,吃果肉。
吃完之后他才突然惊觉:“握草,我出来是干啥来着?!我的阿花,为什么感觉离你越来越远……好想哭……”
非常好,现在我看可以看到「潜意识」的第三个秘密:一旦某个「条件反射」高度优势兴奋,靠「意识」去对抗它,是不可能实现的。
来来来,做笔记!
1、「条件反射」的构成:刺激物-情绪-反应,三个要素。本质上,这3个要素就是一套「程序性知识」的运行:遇到这件事,我先想什么、再想什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2、有时候,这套「程序性知识」在过去漫长的时间里,已经不知不觉地运行了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于是形成了“惯性思维”、“惯性行为”。
3、假设你的「意志力」设置的新的「程序性知识」力量为1,那么过去「条件反射」驱动的旧的「程序性知识」巨大惯性力量就是1000、10000。此时再妄图依靠「意志力」的作用去对抗,当然不可能实现。
4、「程序性知识」,就像电脑里的一个程序。程序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可以代替我们处理、运算各种数据,效率是人类的几千上万倍。程序员编好一个程序,就可以无数次稳定运行它,而不必每次都重新编程。「条件反射」的形成,和这个过程类似。
其实,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条件反射」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一件事物给了我们强烈的「情绪刺激」,意味着它对我们的生命有着巨大的影响,于是我们的生命本能就发挥作用,想要把它「刻印」下来。
「刻印」的方式,就是「条件反射」,就是巩固下来的「程序性知识」啦。
【「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
1、「条件反射」的形成,可以增强生物的适应能力。
我们设想一下,小金丝猴宝宝被蜘蛛咬了,他当做没事猴一样,下次继续摸!看到蜘蛛就摸!越摸越开心!结果会怎样?
——不会成为蜘蛛侠的。100%是嗝屁了。
生命的第一本能就是续存和繁衍。
「条件反射」帮助我们趋利避害,这是生命的内在规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条件反射」让我们面对同一事物,总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最不坏」的行动。因为过去的经验,已经验证了那样做是“不坏”的。——“至少我活下来了,不是么?”
「条件反射」会在族群中“传播”。如果这个「条件反射」验证有效,周围的猴会纷纷效仿。于是也增强了整个族群的适应能力。
2、「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就可以大幅度节约大脑的能量消耗。
生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每天接受的信息,比现在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数量上还要多无数个量级。
因为人类接受的不仅仅是电脑数据这种一维的东西,而是颜色、声音、形状、温度、等无数个维度的组合!
何况每天还要接触那么多人!发生那么多事!
但是,人类的大脑耗费的能量不过十几瓦!而超级计算机耗费的电能,分分钟让我们倾家荡产!
大脑的结构果真如此“巧夺天工”?——这是肯定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条件反射」的“节能”效应。
我们接触的信息固然无比繁杂,但是它们并不需要我们每时每刻都绷紧神经,把大脑满负荷运行。
「潜意识」,也就是一个个的「条件反射」,帮助我们自动应对。就像那些帮助我们处理和运算数据的电脑程序一样。
我们不需要对每一件事情进行思考。我们不需要对每一件事都调用「注意力」、「意志力」。
我们尽可能的节约能源,然后用来关注生命质量的提升——也就是关注新的、可能需要进入到我们潜意识里的事物。
3、以上都是「生物性」的表现。但我们发现,很多「条件反射」其实对人类社会并不适用,是阻碍我们发展进步的。
人类已告别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很多年。但,毕竟人类文明也就这几千年的历史罢了。
按照动物的方式生活了百万年,这种形成「条件反射」的本能怎么可能因为几千年的文明而消失?
原始时代的人类,会因为得到食物而快乐、兴奋,继而用「条件反射」把这个行为巩固下来。
但现在,全世界已经有上亿人打游戏,痴迷到饭都可以不吃,觉都可以不睡。因为这种快乐和兴奋太强,比吃饭睡觉要强烈太多。
原始时代的人类,会因为生命威胁而恐惧,然后用「条件反射」把这个行为巩固下来,让自己规避危险。
但现在,太多人因为在学业上、工作上、在社交生活中遭受挫折,就一味的逃避、否定自己、放弃努力。
【每个人都需要驾驭自己的潜意识】
现代社会的诱惑太多。
军哥看到身边,极高比例的,被手机和电视吸引的小孩子。最小的只有2岁。不给手机玩,就倒在地上哇哇大哭,撕心裂肺地哭。
——“我也没办法呀!只好给他看咯……”
对此我深怀隐忧。
虚拟的快乐和刺激,对小孩子们来说如此强烈,如此易得!
而以后漫长的人生中要学习知识、训练本领、在社会上打拼,要付出那么多努力才有一点点回报,要经历那么多痛苦才能突破!这又是多么残酷!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本能地选择前者那轻松易得的“快乐”,而放弃、逃避、远离后者,那无比艰辛充满泪水的“痛苦”。
这不是一个用来闲聊的话题,而是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影响着我们生命质量、人生幸福的终极问题。
试想一下,如果你们家族出了一个这样的孩子,不上学,不上班,不赚钱,说什么都不听,打他、骂他、求着他都没用。你会不会觉得很糟心?
万一,我是说万一,这个孩子就是你家的孩子,你痛不痛苦?
当然,绝大多数时候,不会有这么严重。
无非就是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在不停地作拉锯战,在渴求努力奋进、和追求快乐享受的天平两端摇摆不定。
就像文章开头的小李,常常陷入自责的痛苦;常常“郁郁不得志”;常常后悔自己明明可以做得更好。
现在很多人都认识到了「时间管理」的意义,因为我们的人生,就是由一分一秒的时间组成。
但是他们不知道,时间压根无法“管理”。时间永是流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这是第一个认知误区。
本质上,我们要管理的,是自己。
怎么管理自己?
很多人喜欢用大道理来鞭策自己,喜欢上各种课程,然后发现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变化。
这是很正常的。因为管理自己,不是靠管理「意识」可以达成的。
——要移动冰山,仅靠移动冰山水面上那一角,是不可能办到的。
这是第二个认知误区。
如果读完我的不成熟的若干篇文章,你开始认识到管理自己的「潜意识」的重要性,那么恭喜你,你终于真正了解自己了。
但是很多人止步于此。
他们不知道如何驾驭自己的「潜意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消除那些负面的「条件反射」,也不认为可以通过努力,人为地、自主地建立积极的「条件反射」。
这是第三个认知误区。
所有的大成就者,一定是驾驭潜意识的高手。
所有的天才人物,都是被潜意识的巨大能量推动着,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
他们有一套方法,照亮内心深处负面、阴暗的角落,不被思维定势所困,不再畏惧挑战。
他们点燃生命的希望,为真正重要的事情赋予伟大的意义,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成就与快乐。
如果你也希望了解和学习「驾驭潜意识」的方法,请关注我吧~
我会继续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