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小黑见面,一向谈起儿子都掩不住喜悦的他却一脸忧愁,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刚上幼儿园的儿子不知为什么在家还好好的,到了幼儿园总不爱吃东西,吵着闹着要喝奶。
这样的烦恼,在2-3岁的宝妈宝爸中,并不少见。有的孩子甚至对所有肉啊、菜啊都很抗拒,吃点带渣的食物就会呕吐,连刷牙也是百般不情愿。
这其实跟辅食有着莫大的关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宝宝6个月后就可以由纯母乳喂养转为「母乳+辅食」的形式,一直喂养到2岁。
这是因为6个月后,母乳中的营养元素不再足以满足孩子生长的需求,因此需要添加辅食。很多妈妈往往都更关注了辅食的营养搭配,殊不知其实辅食的形态对宝宝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固体食物能锻炼咀嚼能力
除了营养外,辅食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对宝宝咀嚼的锻炼。
1)咀嚼影响口腔健康
咀嚼除了能让食物的大小更易被吞咽,还能够刺激宝宝的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更重要的是,在咀嚼的过程中,宝宝的牙齿和牙龈也会有机会得到挤压锻炼,这样就不会出现乳牙滞留,恒牙发芽缓慢的情况。
同时,由于咀嚼的过程能让颌骨的生长会更完全,未来留给牙齿的空间也会更大。换句话说,更不容易出现牙齿排列不齐的情况。
如果宝宝到2-3岁还在吃泥状饮食,也就没有机会锻炼咀嚼能力,除了牙齿发育不全、食物吞咽困难,长此以往还会导致营养缺乏,甚至是口腔的感觉功能、上下颚发育等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宝宝6个月后,日常就可以尝试使用磨牙棒、磨牙饼、咬牙胶来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等到8个月左右,就可以适当尝试在辅食中添加面条、馒头、肉糜这样的相对柔软的固体食物,切成适合宝宝入口的大小;
等到宝宝1岁(最晚到3岁),在没有过敏或其他疾病的情况下,除了坚果,大部分成人能吃的食物,宝宝都是可以尝试咀嚼吞咽的,并不需要额外煮烂,这能让宝宝的整个颌面部肌肉都得到良好的锻炼。
2)咀嚼影响宝宝说话
另一方面,这种咀嚼能力的锻炼,对于宝宝的吐字发音是很有帮助的。
因为我们吐字发音时使用的肌肉和吃饭时是一样的。嘴里的肌肉在咀嚼作用下变得更灵活有力,宝宝的下颌移动就更灵活,留给舌头的空间就更充裕,将来发音也就会更标准。
一些孩子出生时就很健康,体征、听力等都没有问题,等到3-4岁还是说不清楚话,却找不到原因,可能就是由于过去辅食喂养不当。
有的孩子甚至到了幼儿园还需要奶瓶喝水、吃泥状食物,这些不当的喂养方式最终都会导致孩子的唇肌、舌肌以及口腔肌肉训练不足,最终的结果就是吐字发音不清楚。
如何科学地添加辅食?
前面我们提到应该从8个月左右开始逐步在宝宝的辅食中增加柔软的固体食物,到1岁后就能摄入除了坚果外的大部分成人食物。但妈妈太过心急,还是应该一种一种的添加,从更细腻的形态到小颗粒再到块状。
1)控制种类
从一到多,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等到宝宝适应了,再选择加入新的食物。这样做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判断宝宝是不是会对某种食物过敏,或者是不爱吃。一般来说,如果宝宝在6个小时内出现了皮疹、腹泻、呕吐等症状,那么这种食物就不是合适的,应该引起妈妈们的注意。
2)控制数量
妈妈们也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锻炼,顿顿添加。最开始的时候,还是应该少量的在一餐中增加,等宝宝适应后再增加次数;但即便如此,一天的量最好也不要超过2次。如果宝宝反抗,也大可不必勉强,多次尝试即可。
3)不同月龄宝宝的食物选择
1. 7月龄:蔬菜泥、水果泥
7个月后宝宝就可以在辅食中添加一些蔬菜泥、水果泥了,蔬菜里如红薯、南瓜、土豆、山药,水果里如苹果、香蕉等都是比较好的选择
2. 8-9月龄:蔬菜碎、小粒水果、肉糜
8-9个月的宝宝辅食里可以增加一些煮烂的面条、撕碎的馒头等相对柔软的主食,蔬菜里可以增加切碎的胡萝卜、菠菜、青菜、花菜等,水果也可以切成小块,此外,还应该增加约30g左右的肉类或豆类制品,可以选择鸡肉、鱼肉、虾肉、鸡蛋、豆腐泥等,做成糜/泥状。
3. 10-12月龄:小块状食物
这一阶段能选择的蔬菜和水果相对会更多,颗粒可以由小到大逐步过渡。主食可以增加小馄饨、小饺子这样的食物,肉类或豆制品量在50g左右。三餐时间尽量和大人接近,两餐间可以加餐。
4)辅食中应禁止的食物
当然,即使是1岁以上的宝宝,也并不是所有食物都能够加入辅食的。
1. 盐
宝宝,尤其是1岁前的宝宝对盐敏感性极高,对于肾脏发育尚不完全的宝宝来说伤害更大,所以任何盐(包括酱油等含盐调料)都是不能添加到辅食里的。
2. 糖、蜂蜜、含糖饮料/果汁
早期糖的添加对宝宝牙齿不好,尤其是龋齿风险极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宝宝肝脏发育尚不完全,所以蜂蜜、果汁(包括自榨果汁)都是不可以的。
3. 坚果
坚果的硬度对于宝宝发育尚不完全的牙齿来说,是个负担;此外,还容易导致进食中呛咳,甚至窒息,所以不建议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