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中国,动荡不安,结果侵华,泱泱华夏任人欺凌,政府委曲求全,国人受尽欺辱,整个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周总理出生在这样的时代,他曾经在12岁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的伟大志向,在此后的生涯中,他矢志不移,为了新民主主义的建设,为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他历经艰难困苦,依旧没有放弃自己的志向。最近刚好要讲《为中华之崛起》这篇文章,正没什么头绪。刚好看到钱学森的故事,看到他出国学习得过程,赴美求学临行前,王世卓教授告诫他:要记住,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对自己的祖国说三到四,要知道,不管哪个国家的人民,都把自己的祖国奉为至尊。祖国富强,人民光彩,祖国落后,我们脸面无光。
钱老走出国门,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把科学技术学到手,而且要证明我们中国人可以赛过美国人,达到科学技术的高峰,这是我的志向。看到这里,满满的感动,想想周总理,想想钱老,他们不正是我们鲜活的人物榜样吗?
去年在明师七期间,我也曾在夫子面前许下自己的志向: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合格两个字在我心中的分量很重,意味着我要对我的学生负责,我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顶天立地,不负国家的期望,人民的嘱托。
有时候老师看到你们上课散漫的状态,心理会很生气,但这种生气是一种着急,一种担忧,我们不想你们在这里混混度日,在这里只是开心地度过,这样对你们是一种伤害,你会发现,你不好好学习,你懂的会比别人少,你走出外面,你跟公办学校的孩子相比,你基础没有别人扎实,有人可能觉得自己家庭条件不错,以后可以继承家业,可是以后可能会有这样一种场面,你的员工会私下里嘲笑你,我们的老板是个文盲呀,这些都不懂,别人就不会信服你,你在员工眼里就没有威严,这是多么悲伤呀。德不配位,必有灾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