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
递进的情绪请省略
你又不是个演员
别设计那些情节
你以为“在吗”是礼貌,其实是一种打扰。
比起冰冷又显套路的“在吗”或一个让人感觉带有虚情假意的“微笑”表情,不如给“在吗”的前面加上对方的名字或昵称,后面开门见山说主题,这样显得近人情有温度,收到信息的人也会回复你,当对方回复你后,你再态度和蔼地说明自己需要对方帮助的原因。
让人愉悦的聊天或者说会聊天,不一定你得幽默风趣,通晓各种风趣八卦,有啥说啥,别抛下“在吗”的鱼竿把别人钓出来了,结果自己又没有什么特别事情。
从沟通角度来说,这样的沟通非常浪费时间,而且会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身边有一个同学小兰,初中时没发现她口才好会说话,到了大学后平时放假聚在一起玩时,才发现原来她那么会说话。
她的会说话不是假惺惺地奉承巴结,而是懂得察言观色,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人用对方喜欢的说话方式交流。
有的人说话语气傲,有的人说话笨,也有的人说话口吐莲花,她都能应付得了,而且不会让人觉得很虚伪,而是真心让对方认为和你聊天我很开心,认识你我很有收获。
人际交往中,用对方喜欢的方式交流可以较为顺畅地打开沟通主题,至少当你站在对方角度思考沟通内容时,你会发现如果别人用我喜欢的方式和我交流,我会感到愉悦,也能促进加深彼此的友情。
一个人的说话方式虽然不能代表这个人的情商高不高,但影响着这个人为人处世方面的发展。
我并不需要你说话的方式有多么完美无瑕,甚至像演说家一样语惊四座,我只希望你的说话方式简单点,少点套路,多点像你微笑时那么美丽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