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台(Tán tái )灭明,字子羽,春秋时期著名教育家,孔子的重要弟子之一。成语“以貌取人”就是和他有关,因为他面貌偏丑,孔子就不喜欢他,认为他没有才能,但他自强不息,努力学习,道德高尚,后来成了著名的教育家,名施乎诸侯,孔子听到后感叹,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为什么他的字为子羽呢?
众所周知,古人有名有字,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成年行冠礼(20岁)时取字。二者都是由父亲或尊长所取,在意义上还有一定的联系,即所谓“名字相应”,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那子羽,更准确地说是羽,子是古代男子的美称,和灭明的含义有什么联系呢?下面我来简单说明下,
灭明,
灭在《说文解字》上的含义是“尽也”,熄灭,消灭之类,单看这一个字看不出具体指什么,古人用字“微言大义”,要解读必须联系上下文。
明呢,《说文解字》上的含义是“照也”,照亮的含义,《易经》上说得更清楚: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太阳出来了,月亮下山了,就“明”了。
所两者联系,可以知道,这里的灭指的是所有的光都熄灭的状态,再具体点,就是凌晨,月亮已经消失的差不多了,太阳还没升起来,这时候最黑暗,所以称为“灭”。然后接下太阳升起来,阳光普照世间,所以为“明”,
灭明,就是说明他出生世间刚好是太阳升起的时间,可能他母亲生产的时间,从凌晨最黑暗的时间开始,那时天地一片漆黑,产妇在房间里哀嚎,他爹在产房外焦急地踱步,可能产程还比较长,在环境映衬下,仿佛所有希望之光都消失,一切被黑暗笼罩,如“灭”,
这时太阳升起,第一缕阳光照亮房舍,产房里也突然传来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黑暗驱散,一切仿佛都照亮了。
所有的灭都明了。故谓“灭明”。
那这“羽”又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这里的羽,不是指羽毛。而是指古代五音中的“羽”音,是五音(宫商角徵羽)的老末,音调从宫到徵,一直是由高到低,徵是最低沉的,徵即止也。而羽却是徵后的一个升调,就像幼鸟,抖抖羽毛,展翅欲翔,又像凛冬已逝,阳气舒发,草木萌芽,所以《晋书·乐志》云:羽、舒也。阳气将复。万物孳育而舒生。这正印合“灭明”太阳初升,万物苏醒的情景。所以用“羽”作为他的字。
想来给取这个字的长辈(也许就是孔子),是希望他像初升的太阳一样,把智慧之光,文明之光传遍天下。澹台灭明也没有辜负这个字,一生光明正大,行不由径(不走歪门邪道,不走捷径),并且不贪恋富贵,只身南渡,来到当时被中原称为“蛮夷”的楚地,传播先进的礼仪和文化,可谓支教的祖师爷。他给当时尚蒙昧的江南带来一缕华夏智慧之光,也为后来江南之地文教的兴盛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