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童年需要学习、探索、试错、体验、坚持,经历无数次才能从“不会做”到“会做”,那么,这个方法和因果关系孩子是否知道呢?孩子是否知道把这个有用的方法继续用在未来的生活中呢?
前天放学后,姜边说要玩滑板车。
现在的孩子两岁多就会玩滑板,四五岁时可以玩得很厉害。
姜边从小好像对各种车的兴趣不是很高,所以一年也玩不了几次滑板,自然对骑滑板也不熟练。
前天我们在小区骑滑板时,他是各种小心翼翼的尝试着,整个过程大约30分钟。
昨天放学后还是选择去小区玩滑板,这次明显比前天有进步,可以双脚放在滑板上,他自己感觉也良好,总是问我:我是不是骑得好多了?我是不是比昨天棒呀?我总是会给他肯定的回答:是的,你比昨天滑得快,还学会了转弯,还可以双脚站立在滑板上。
在边玩边聊天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姜边,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是什么呢?妈妈”
“你昨天不会滑,今天会滑了,从不会到会,你是怎么做的呢?”
姜边想了想说:“我多练习的呀!”
“哦,原来想把不会的事变成会就多练习呀!就这么简单呀!谢谢你教会了我!那么,以后遇到别的事,我们要怎么做呢?”
“多去练呀!这样不就会了吗!”
看似一次平常的、小小的玩耍事件,也可以是一次帮助孩子提炼方法论的机会。
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技能,学习的本质还是:自己提炼出方法论+无数次刻意练习。
作为负责养育的家长,学校的教育者,我们能做的更多是帮助孩子学会去反思和总结,去提炼适合自己的方法论。
这些有用的、适合孩子自己的方法论会指导他未来的行为,让他做人有原则,做事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