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今年读初一,这次哥哥让她把没做出来的难题问问我,虽然试卷没带来,但哥哥手机里有图片,我们看着图片,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接着我们聊起了关于学习的话题,这好像是我和侄女第一次聊关于学习的话题。
以前怎么没聊?我想想:或许是关于小学,我也没经验,关于小学我也没多少回忆,而关于初中,话匣子似乎一下子打开了。
侄女说现在的学校,学习压力挺大,周围的人都很厉害,自己把别人花在散步上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感觉还是好不过别人。
但幸运的是语文作文得了第一名,让她对语文的兴趣重新燃了起来,感觉到语文老师对自己也更偏爱了。
其实侄女天资聪颖,个性随和,情商也高,但是学习上对自己有自我否定:我觉得我不可能靠学习有出路的。我想去走艺考,可是我妈说这不可能。
我从一个小细节里听到了原因:妈妈说我除了妹妹带得好,其他没有优点。
小学六年级时,数学怎么努力也上不去,妈妈在六一儿童节时帮忙布置教室,刚好和数学老师聊了聊天。数学老师找她谈话时,把妈妈的认为否认了,当老师说出了妈妈的认为,并肯定她后,她的心里一动,不知怎么的后来数学就上去了。她说喜欢这个老师。
我知道原因:老师看见她,老师懂她了,老师和她取得了链接,链接感产生价值感和力量感,又一次见证这句话的真实有效。
又想到自己,今早女儿欢天喜地地来跟我聊“中式教育”怎么怎么样,我充耳不闻,心里不停地想着别的,甚至是反对意见,女儿自讨没趣走开了。
对自己的孩子肯定鼓励,就是那么难!因为看着女儿就是看着不好的自己,会不想看,会讨厌,会恨不得“她”消失,归根结底是不能接纳不好的自己。
而人本来就是有多个面相,有好,就有不好的。做功课,去接纳自己,疗愈自己,不然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