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哀念朱自清先生》一文中说:“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背影》是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求学,父亲送他到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这篇文章引得无数人飙泪。
《背影》这篇课文无数的名家名师都解读过,品读过。今天再次听讲授《背影》,青年教授在教授这篇课文时,能否驾驭了此文,能否挖掘出朱自清与父亲之间复杂情感,一切都使我惴惴不安。
一、文本挖掘有多深
读父——读子——悟情,整个教学设计思路还是值得肯定的,能够清晰地呈现自己的对文本的把握,但是每个环节还存在一些不足,限制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始终徘徊在文本的门外张望。
望父买橘这个场景是最能潸然泪下的,授课教师能够巧妙的抓住这段的动作描写来分析父亲爱子的形象。利用替换词语来体会原文用词的准确。“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把“攀”字换成“扶”,把“缩”换成“蹬”,学生体会到父亲的年迈苍老。接着教师利用视频来展现父亲攀爬月台的过程,体会父亲的艰难和不惜劳苦。
这个环节的设计非常好,但授课者分析到此处就戛然而止了。这段何尝不是写作可借鉴之处。蜻蜓点水般地拂过,学生情感浸润自然而然不够,对文本的理解也就不深刻。能否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紧扣关键词语,让学生在词语中穿行,最终感悟父亲对儿子那种深沉的无以言表的感情和儿子落泪的原因。
王君老师始终说,语文老师要在词语里死去活来。肖培东老师也说,抓住了文本和语言文字这个核心,也就抓住了阅读教学的“命门”。只要老老实实讲清楚文本和语言文字,其它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一切从语言文字出发,但又不简单地停留在语言文字上。
望父买橘环节处理的简单浅层次直接决定了理解文中“我”落泪的原因。“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对于流泪的原因,教师归因于“我”被父亲给我买橘子的行为而感动了,是对父亲的理解。我不太赞同这种观点,望父买橘着重于对父亲动作细节的刻画,在看着父亲的背影时,留下了伤感的泪,动作的蹒跚,攀爬的艰难,让在场的“我”不禁想到:原本健壮的父亲却在两年多未见的时日里苍老了许多,所以触动了作者的伤感。并不是因为父亲给我买橘子而感动。
二、主题的深化有多远
教师在课堂升华环节把本文落脚到了父子之间的爱上,而缺少了对父与子关系的挖掘。
大多数人都感动于朱自清有位这么疼爱自己的父亲,其实大家所不知道的是,朱自清与他的父亲关系曾经一度僵化,《背影》正是父子二人的和解之作。
朱自清与父亲在婚姻学业上矛盾重重,朱自清对父亲有诸多怨言。父子二人冷战多年,朱自清已经两年多没有见到父亲了。
“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此时的流泪更多的是表达朱自清的内疚愧疚之情。
这篇文章成了父子二人和解,冰释前嫌的重要助手。这封信学生能读出什么呢?课堂上教师把这封宝贵的信省略掉了,这其实是读懂父与子很重要的信息。
所以《背影》这堂课教学思路应为“读父——读子——读父与子”,在文本解读时挖掘到朱自清父子二人的关系上。此时再看《背影》就不仅仅再是父爱,更多地是父子情怀融合并和解的文章。朱自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章所引的父亲的来信中的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现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所以教师在研读文本时,一定要细致入微,不轻易放过能够引领学生深入主题的细枝末节。
三、教师的视野有多宽
这堂课对文本挖掘深度不够,对文本解读不到位,源于教师的视野和积累有限。 王君老师认为,语文教师在面对任何一篇经典文本的时候,其视野起码是文本的五到十倍,有了这个视野,文本冰山下的百分之八十就显露出来了,这样对文本就有了一个深度理解和宏观的把握。
好课的背后必然站着一位好教师,好课基于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学功底。
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源于教师自身不断的坚持阅读。阅读是教师本源性的修炼。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该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10倍,多20倍。” “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余映潮教师为备《孤独之旅》,搜集并阅读了曹文轩的大量作品,并做了很多摘录,课后让评课的曹文轩连连惊叹——“他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他广泛了解了我的作品,了解了我的文学思想,把课讲得如此透彻和清楚”。
总而言之,一个语文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依靠的绝对不是技巧,而是丰厚的底蕴。
记得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演戏如此,教学也如此。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要多向名师学习,模仿名师,探寻名师的成长足迹。向书本学习,潜心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以课堂成就学生,以学生成就自己。
记住,你就是你的课堂!做一个抬头有远方,心中有梦想,脚下有行动的教师吧。
语文,我们始终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