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都被囚禁在⼀座铁塔⾥,只能靠⼀些符号同别⼈传达⾃⼰的思想;⽽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常可怜地想把⾃⼰⼼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尽管⾝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起,即不了解别⼈也不能为别⼈所了解。”
第⼀次看到《⽉亮与六便⼠》这个书名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怎么在意,如果不经意间路过书店,也不会去买这本书,就连电⼦书都没有浏览⼀下。即使在很多书友讨论这本书的时候,事后也没有太多的关注。直到那次在《⼀本好书》的话剧演绎中看到了这个故事。短短的话剧演绎就像在我眼前打开了这本书,⼀页⼀页的翻过,慢慢的感受整个故事的发⽣。
作者⽑姆⽤第⼀⼈称的叙述⼿法,借“我”之⼝,叙述整个故事。故事描述了⼀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附了体”,突然弃家出⾛,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通过这样⼀个⼀⼼追求艺术、不通⼈性世故的怪才,⽑姆探索了艺术的产⽣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盾等等引⼈深思的问题。
“⽉亮与六便⼠”--“理想和⽣活”,到底哪个更重要?其实是说不清楚的。有些⼈为了理想放弃⼀切,就像书中的经纪⼈,很多时候会让⼈难以理解,就连⽑姆都觉得不可思议,为此去劝解、去阻⽌。只有意志坚强的⼈才能够如此彻底的放弃⼀切,为理想像发了疯的似的埋着头向前冲。也许就闯出了⼀⽚天地,寻找到⼼灵的归属;也可能撞的头破⾎流,迷失在寻找的途中。
在现实⽣活中,安逸的⽣活可能是很多⼈会做的选择;⼩⼈物有⼩⼈物的⽆奈,真的要放弃⼀切寻求梦想的时候,需要强⼤的毅⼒作为后盾。很早的时候⽹络上就流⾏⼀句话“来⼀场想⾛就⾛的旅⾏!”很潇洒,可真要这样做的时候,往往有很多⼈却做不到;⼀场简单的说⾛就⾛的旅⾏都这么难,更何况放弃⼀切去寻求梦想。
“⽉亮与六便⼠,最浅表的理解是理想与现实。斯特⾥克兰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挣脱社会家庭的束缚,甚⾄背理⼈情和道德,去顺应表述美这样⼀个只有神才得以接近的天命。锤炼艺术语⾔的过程也是抛弃⼈欲的过程。四处流浪最后找到精神家园也是其相应内⼼最原始的情感佐证。我更愿意将⽉亮与六便⼠解释为神与⼈。”
是的,就是这么的离奇,爱的⼈视若珍宝,恨的⼈却唯恐不能扔在地上踩⼏脚。到底是什么样的魔⼒呢?⽉亮与六便⼠,让我回到这本书的名字。读后感⽉亮,⾼不可及,在这⾥寓意理想。六便⼠,弯腰可触,寓意现实的⽣活。全⽂未曾提及理想与现实两个词,但全⽂亦只是在讨论理想与现实。主⼈公或许是⼀个难得⼀见的天才,他抛妻弃⼦,他学画画,他穷困潦倒,他远⾛他乡,他死后成名,所以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如果有这么⼀个⼈,他做了⼀切所有的东西,但唯独少了最后⼀步死后成名,我们会知道吗?你赞同这样的⽣活吗?或者说,这是⽣活吗?
你我年岁尚浅,未曾饱经世事的风霜与岁⽉的折磨,许多时候都太理想了,分辨不出什么是真正的⽉亮,连六便⼠都不曾真正见过。主⼈公年过三五,毅然离去,不得不说是真正的⼤勇⽓者,但从世俗的眼光看,他算不得⼀个男⼈。他对责任与道德的随意践踏我⼼中隐隐作痛,我想端起架⼦狠狠的批判⼀番,但总觉得⾃⼰是羡慕他那样⼦的,或者是我⾻⼦⾥透出的冷酷与⽆情吧。转念⼀想,也许这样的⼀个⼈早已不是⼈了,既不是男⼈也不是⼥⼈,虽然⾁⾝还在,但灵魂早已不是过去的灵魂,这是⼀个天才应当具备的特质。⼀切的⼈际关系不过是掩藏在谎⾔下的假意奉承。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读懂我写的话,这⼏⽇的确整个⼈的情绪都因为你我之间的关系反复界定⽽波动,我想这是必须经历过的⼀个过程。如同你我跑步时,⼿肘相碰的瞬间,瞬间⼜分开了,⼜慢慢的靠到⼀起,然后再⼀次重复。我想,⼀切慢⼀点,慢⼀点就会好的。我⾃认不是⼀个天才,⽣活也并没有让我觉得这么⽆趣,⽉亮与六便⼠中的决绝我⼤概是做不到的,我写着这些,也只是开始把写信当作是⼀种习惯,向你传达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