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以前高考那段时间,之所以能够比别人花的时间少而效率却更高,与我当时采取的策略很有关系。一般上午脑子最清醒的时候,我会主要学习最头疼的数学,主要是学习概念之类的,大概50分钟。到了50分钟左右,头昏脑涨,这个时候看不进我不会硬看,而是拿出最拿手的英语试题,做几个小结,换换脑子。做完以后,再是物理或化学,这样比一个上午学习单纯一门效果好的多。
第二个故事,讲讲积累冷门知识的重要性。大学军训搞活动,要在大家面前即兴演讲。我这个人偏内向,平时的话演讲那是想都不敢想。那天被大家起哄,赶鸭子上架。靠技巧或者气势那天估计会很惨烈,当时灵机一动,想到自己很崇拜切格瓦拉,不如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讲一讲。肚子里有货,技巧就不晓得那么重要,越讲越自信,大家也听的津津有味,最后收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了自信,一个素来内向的人竟慢慢走上了演讲这条路。要是平常没有积累,或者说积累的都是大家知道的,上去以后肯定没有这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