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文
1.6.5Maxwell-Bloch方程
在半经典理论中,用Maxwell方程描述光场,用光学Bloch方程描述系统,称为Maxwell-Bloch方程组,简称M-B方程。
对于一个二能级系统原子与光场作用,光场与原子的相互作用哈密顿量为:
其中p为电子偶极矩。
则总哈密顿量为:
薛定谔方程为:
本征方程为:
将波函数按ϕa、ϕb展开,即:
将此式代入薛定谔方程后两边左乘ϕa,对r积分,由于ϕa、ϕb正交归一,可求出、:
Vaa=Vbb=0,这是因为强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
原子的电偶极矩为:
将波函数代入,可得:
此式表明了原子的电偶极矩有正频和负频两部分组成,即:
观察a(t)、a*(t)显然有:
将a(t)对时间求一阶导数:
将ca、cb代入,并利用矩阵元的特性,可得:
考虑原子电偶极矩衰减,即横向弛豫过程则有:
将d对时间求导:
再将ca、cb代入,可得:
再考虑反转粒子数衰减,即纵向弛豫过程,唯象的引入纵向弛豫速率:
因为系统涉及到大量原子,因此将第n个原子的a和d加下标,并把E(t)看为是第n个原子的位置函数,把a和d的方程修正,并与Maxwell方程写在一起,则得到:
此即为M-B方程,其有着生动的物理意义:
a)在场方程中,极化场就是辐射场,极化强度即单位体积内总的原子电偶极矩。a为原子偶极矩的正频部分,且是无量纲的。
b)d为原子出现在上、下能级的几率之差。令N`为总原子数,则粒子数差D=N`d,而D0=N`d0,D0即为无光场时的反转粒子数。
c)原子电偶极矩的方程表明,电偶极子一面以角频率震荡,一面按横向弛豫系数衰减。
d)原子电偶极方程中的第三项为光场感应的偶极矩。它会导致光场与二能级原子进行能量交换。光场与原子交换能量取决于原子的状态。上、下能级的几率之差的符号决定能量交换的方向,其大小决定能量交换的多少。
e)反转粒子数方程的第一项表示纵向弛豫或粒子数耗散,方程的第二相代表了光与原子的相干作用,既忽略衰减或耗散时的作用。
1.7基于矩阵法的Maxwell-Bloch方程求解
1.7.1相干瞬态特性
前面已经提到过,相干瞬态即是光与物质作用的时间远小于弛豫时间,即:t<<T1,T2
纵向弛豫时间T1表征粒子数的衰减,横向弛豫时间T2表征原子偶极矩或极化强度的衰减。若原子偶极矩为同位相排列,那么经过时间后其位相会变得混乱,故T2称为“解相时间”,如果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间t<<T1,T2,则激发粒子数来不及衰减,原子偶极矩或介质极化强度也来不及衰减。这就意味着在相干作用过程中,偶极振荡或极化强度可以看为“无限持续的正弦振荡”即理想的相干振荡。
在瞬态相干作用中,极化强度和反转粒子数方程对时间的一阶导数均不为0,在t时刻的极化强度不只取决于该时刻的光场,因此不可能求出极化强度于光场的显函数关系。但是,极化强度以及我们之前定义的Bloch矢量却取决于从-∞到t时刻光场的积分值,即:
研究相干瞬态作用,往往就是求原子的电偶极矩和反转粒子数与其光场积分之间的关系,即计算u(θ),v(θ),w(θ)。
1.7.2假设条件
尽管M-B方程中含有明确的时间信息,但是根据薛定谔方程的求解经验,以及其与薛定谔方程的衍生关系,可以想象其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解析解的。借助薛定谔方程的经验,我们可以将其中的时间信息加以简化,即令:
或
一般来说,光场和极化强度都是时间和空间的函数,应该用Maxwell方程描述场随时间变化以及传播的效应。但是,如果将瞬态相干作用的物质看作“薄样品”,则可忽略光场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即将光场看为常数。这称为“薄样品近似”。
这个近似方法有明晰的物理假设意义,即是假设系统中粒子本身的跃迁频率是与时间无关的,系统的弛豫动力学行为是由纵向和横向弛豫时间两个量来描述的。但要注意的是,这两个量是唯象引入的。
此外,对于场而言,此方法也假设了场对粒子体系的作用仅限于对能级的影响。而不考虑对其跃迁频率的影响。
对作为系统的宏观物质来说,所谓“薄样品”,也是忽略了介质对光的吸收、折射、散射等作用,对于 光的偏振方向的影响也不予以考虑。
将这些假设应用于方程之中,可以得出理想状况下M-B方程的解,这个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1.7.2矩阵方法
Maxwell-Bloch方程解的矩阵表示
应用上面提到过的假设条件,考虑极化强度与Bloch矢量的关系:
之后将场方程写成实部和虚部,可得到描述瞬态相干效应的M-B方程:
μ为极化单位常数,u和v分别为原子电极化强度矢量的实部与虚部,w为二能级系统的反转粒子数几率,w0为无外场时的反转粒子数几率,ω为二能级系统的辐射跃迁频率,ω为外加电场的频率,T2、T1分别为系统横向和纵向驰豫时间。
其中的Bloch方程组通常没有解析解,但在假设T=T1=T2时,上述方程组的解可表达为:
其中M(t)=u(t)、v(t)或w(t),A、B、C、D为待定系数。
我们假设:
a)无外场时,反转粒子数为0;
b)定态时u=v=0。
此外,非共振Rabi频率为:
共振Rabi频率为:
.
另设:δ=ω-ω;
应用此条件解微分方程组,则Bloch方程组的解可以表述为:
其中t=t0为初态,u、v、w为Bloch矢量的三个分量,则以上三个解的表达式可以用一个矩阵来表示:
其中
则M即为从t0态向t1态的变换矩阵,M可以表示为:
此即为用光学Bloch方程描述系统,用Maxwell方程描述光场,得到的M-B方程的解的矩阵形式。
1.7.2.1矩阵法分析二脉冲光子回波
光子回波指非均匀加宽介质受到面积为π/2的激光共振脉冲预置后,经过τ时间后样品再次被面积为π的第二个激光共振脉冲辐照,则在第二个脉冲结束后经过同样的τ时间,样品将会辐射一个光脉冲,此脉冲相当于第一个激光光脉冲的“回波”,故称光子回波。
光子回波的条件为:
a)第一个光脉冲持续时间t`=t1-t0,第二个光脉冲t2`=t2-t0,两脉冲时间间隔为t2-t1;
b)两脉冲为短脉冲,面积分别为:
其中ΩR`>>δ。
c)初始时刻
即
经过π/2脉冲后,系统状态变为B(t1):
由于|t1-t0|<<T,所以B(T1)=M1B(t0),且将上面提到的条件代入可得:
这里M1表示了π/2脉冲的性质,称为π/2脉冲特征矩阵。
在接下来的π脉冲过程之前,又有自由感应衰减过程。
在t1<t<t2过程中:
则有:
即自由感应衰减过程矩阵。
在t2<t<t3过程中:
将条件代入,有:
此即为脉冲特征矩阵。
在t>t3过程中:
此时对应条件可直接写出:
仍为自感应衰减过程矩阵。
于是可以得到:
设τ=t-t3,经过矩阵运算,可以得到τ:
因为已经假设定态时:u=v=0,即初态时u(t0)=v(t0)=0,故矩阵的前两列无贡献,但初态时已经产生粒子数反转,即w(t0)不为0。
由此即可得到:
此即为光子回波过程的Bloch矢量。
特殊的,当系统处于共振状态时:
所以:
此即:
此时的极化强度:
1.7.2.2矩阵法分析光学章动
光学章动的求解依赖于光学Bloch方程的定态解,我们先求出其定态解。
在定态条件下:
故有:
将此代入方程,可以得到:
此为光学Bloch方程的定态解。
入射光与介质共振时,ω-ω=0,反转粒子数出现周期性振荡,是一个正弦振荡,而且其振荡频率是Rabi频率,此时的激发光就受到一个正弦调制,仍然在T1=T2=0的情况下,方程的解变为:
其中u0,v0,w0为其定态解。
可得共振特征矩阵为:
由于激发光透射系数还要通过一个阻尼调制达到稳态。故在方程解中唯象的引入一个阻尼项。
则得到光学章动特征矩阵:
则可得状态变换矩阵:
所以光学章动的Bloch矢量为: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唯象引入的衰减系数α。阻尼振荡的总时间是由介质的横向弛豫时间决定的,是经过一定的弛豫振荡过程而达到稳态。另外,光的非线性展宽、跃迁频率也都与衰减系数有关,衰减系数与跃迁频率的平方成正比,与多普勒展宽的平方成反比。
1.7.2.3矩阵法分析自感应衰减过程
自感应衰减的情况是与二能级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的激光突然被关掉,共振Rabi振荡消失,非共振Rabi振荡频率就是δ,将此条件代入,此时:
其中δ`=δ+Δω,Δω为Stark频移。
这就是自由感应衰减过程的矩阵模型。
B为原子系统状态的矢量,B(t0)表示初时刻的原子系统状态,B(t)表示经过瞬态相干作用到t时刻的原子系统状态,可见M为表征瞬态相干过程的变换矩阵,表示外加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不同的瞬态过程对应有不同的矩阵。
2.光存储光子晶体物理形式
光子晶体的制备可以由3D打印形式得到,其一个正截面为薄UPE(金属材质也可能可行)的膜,膜表面由激光穿出尺度为nÅ的小孔,每个小孔间距为mÅ(n、m均不大于100)。由此膜进行折叠或层叠,形成可封装的3D晶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