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的人,都会对《小偷家族》一家人看烟花的镜头过目不忘。仿佛是整个电影中最亮的一道光,照亮了这些在世界的夹缝中生存的人,而这光还在看不见的地方。黢黑的夜里,只看得见一家人脸上的笑容。但是烟花易冷,人心终究难暖。
戴锦华教授说过:“和绝大多数的艺术电影不同,是枝裕和始终追求着某种和解,剧情始终朝向某种暖意,在极度的寒冷中向一点点温暖聚拢。”的确,是枝裕和在《步履不停》《奇迹》《如父如子》《海街日记》《比海更深》等解构家庭的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确是在寻求一种和解,结尾总是在一个极其内敛的矛盾爆发以后,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让人物散发出某种真实感和顿悟感。
可《小偷家族》像是把其他的片子倒着放了一遍,看似是个拥挤在小房子里的幸福的一家人,在一层层假象撕开之后,真正的人物关系交织在生活的困顿里,像堆满物品的房间,视野里满满都都是生活留下的一地鸡毛。影片开头那一点点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感,渐渐变成黑色的,染上悲凉的味道,让人喘不过气。
影片的结尾,小女孩由里在没人管的家门口,唱着之前奶奶唱过的童谣,一颗颗捡着弹珠。她自顾自的,仿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习惯。这一幕,我仿佛想起了多年看《无人知晓》的那个下午,他们明明那么苦,却依旧跑去公园里快乐的玩耍,于他们是日常,却看得人生疼,为这对于家庭和社会都难解的问题。
家本应该是令人心生温暖的地方。但是枝裕和把普通的家庭拆解给人们,他描绘出普通的日常,把人物连带着困惑与不幸囿于家庭。
信代与由里在浴室的那一幕,两个人比着手臂,看着对方和自己一样的伤疤,仿佛是一个人的童年与成年的对照。他们六个人全都是被自己家庭抛弃的人啊。奶奶初枝被爷爷抛弃,单独过活;儿子祥太被亲生父母抛弃;信代的妹妹亚纪也许是来自离异家庭,亲生父母不管不顾;由里失踪两个月,父母却一点都不着急;信代和治更是两个孤独的互相取暖的人。六个人陌生人组成的家庭比拥有血缘的更温暖,可这还是不是家呢?
社会学的意义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因为要抚育孩子,有了婚姻制度,进而有了家庭。财产权力的分配由家庭展开。家庭成员由家庭融入社会,也带着社会的裂痕融入家庭。
我们每个人可以选择交什么样的朋友,却都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当这个家已经给不了自己温暖,甚至成为绊脚石。在别人看来,那也是家,是该回去的地方。无关的人群为由里最终回到自己的家庭而兴奋,指责信代与治等人诱拐,被自以为是的道德高地冲昏头脑。
这些无关的人忘了,人不是生而有家的,家庭是需要父母与子女共同经营的。人受到来自外部的伤害,可以与家人一起取暖,可当人受到来自家庭内部的伤害呢,那该怎么办?
是枝裕和的很多影片都在讨论这个问题。《无人知晓》里被父母抛弃的四个孩子,《步履不停》里因大儿子去世给家庭造成的隔阂,《海街日记》里因父亲外遇而联系在一起的四姐妹,《奇迹》里因父母离婚而分隔两地的兄弟……是枝裕和慢条斯里地讲他们的故事,他们面对家庭的伤害如何自处,如何从生活的深渊里走向略微光亮的平地。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庭不一定就是人们幸福的港湾,那只不过是鸡汤里的迷药罢了。比起工作、友情,家庭可能是需要花费最大的力气去维护,彼此才能成为家人。
在一众追求有笑点有泪点的年代,感谢是枝裕和导演拍出了普通生活的戏剧性,一个个固定长镜头还原出生活的本来面貌。某个瞬间,我仿佛在荧幕上看到了自己的家庭,如何破碎,又如何走向它该有的样子。
人心本就孤独,温暖需要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