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d……)
36. 有个学员问我,我不快乐,怎么回事?我回答:你习惯快乐吗?
37. 还有学员问:老师,我忙到停不下来~
崔勇:你是真的忙呢,还是需要忙的感觉。这种状态的底层,多是源于小时候,忙才会被看见;忙,才会被认为有价值。
38. 潜意识熟悉习惯,不习惯正确:
熟悉的富足,比陌生的贫穷更习惯;
熟悉的破坏,比陌生的创造更习惯;
熟悉的贬低,比陌生的欣赏更习惯。

39. 盲目的忠诚=盲目的爱:如果爸爸妈妈一直在争吵,你有没有资格幸福?!
40. 人的痛苦来自“求而不得”:求,是我们的意识;不得,我们的潜意识。
41. 所有51讲里的练习,都是在不断地曝光我们的潜意识,让我们身心合一,将无效升级为有效。
42. 很多人,讲道理时一套一套的,却还是把自己生活,过得鸡飞狗跳的。
43. 心理有问题的人:挑剔别人,攻击自己;心理健康的人:接纳自己,宽恕别人。
44. 我们修复和自己的关系,一共三步:
看见自己、接纳自己和爱上自己。

45. 【趋迫令】引发焦虑,【禁止令】制造自卑。
46. 中国的孩子很遗憾,被拿走了太多选择权:不能,不要,不许。
47. 中国的父母,总想在孩子那里说了算,因此中国的孩子,有选择障碍、纠结症。怕指责、怕负责、怕挑剔。然后,这个孩子就会拖延,会纠结,没有内驱力。
48. 人的力量,来自于做选择。这个世界就是个体验,无论是成功与挫败,坚强与脆弱。
49. 当一个孩子一次次去做选择,就有了力量和这个世界碰撞。所以,我们要给自己选择权,拿回自己的力量。
50. 讨好的孩子,会一直讨好;证明的孩子,会一直证明……
那些没有被意识到的行为底层模式,就被活成了我们称之此生的命运。
51. 时间可以疗愈一切,这句话在心理学里不完全成立:流淌的情绪是疗愈,压抑的情绪是创伤。
52. 很多人以为压抑情绪,就是情绪稳定。而其实压抑情绪,是情绪隔离,情绪无能。
53. 一个健康的人格,是理智和情感的双重饱满/共同饱满。
没有理智,只有情感,人会活在事歇斯底里。反之,只有理智,没有情感,叫情感隔离。
54. 有一种讲道理,叫让人绝望的理智。
55. 有智慧的人,表达情绪情感。比如,我们流淌悲伤,而不是沉溺于悲伤。
56. 更多的人只会用愤怒表达委屈,用抱怨表达心疼,用推开表达需要。比如,父母心疼淋雨的孩子,不说心疼,反而会说:活该!让你不听话,这样说话导致的结果,就是:让孩子在外面淋雨,在家里也淋雨。
57. 智慧的爱,是如其所是。盲目的爱,是如我所愿。
58. 真正的强大,不是创造,而是接纳。

【小练习】带领——
邀请大家写下来:小时候
- 我的爸爸是这样对我的,印象最深的三个关键词;
- 我的妈妈是这样对我的,印象最深的三个关键词。
回看自己:现在,我是这样对自己的
『严厉的超我』的影响:爸爸妈妈这样对我,父母怎样对我,我就怎么样这样对自己,怎样对待身边的人。
再继续:我身边的人,也是这样对我的……
小时候爸爸妈妈这样对我,我成年后,如果不自我探索,版学习不成长,也会吸引这样的人这样对我。别人对待我的方式是我教的。

59. 『人格复演』,即人格的复制演出。我越不喜欢谁,我就越像谁。
60. 我越抗拒的,越会纠缠,越接纳的,越会离开。
61. 每个人都是有很多面的,无论是否有怎样的原生家庭,怎样的父母,我们都可以:看见自己、接纳自己、爱上自己。
62. 别人不喜欢我、不认同我是正常的,我始终有我自己喜欢我自己。
63. 一个成年人,是不需要讨好别人、让别人认同我的。
64. 你爱我,我们一起精彩;你不爱我,我独自精彩。
65. 心理学里有一句残酷的话:一段关系里,我教会了别人怎么对待我。同时,我可以教会Ta嫌弃我,我就会教会Ta珍惜我……所以,我同样能教会别人换一种方式对待我。
66. 一个成年的心智是:
凡有事发生,皆有利于我。
(未完待续……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