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社会的水深火热
奶奶给我讲过,早些年抓壮丁的事情,和奶奶基本同岁的一个女子20多的时候其丈夫被拉壮丁带走,直到这个女子80多去世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的丈夫是生是死。
解放前抗日战争的时候,害怕敌机突然轰炸,一家人带几个土豆和柿子糊糊就躲进提前挖好的地道里,一呆就是三四天,那个时候更是缺衣少穿,吃树皮、吃草根、有一点点黑面都如获珍宝。
奶奶讲当时斗地主、还好我家三代都是贫农没有太难过,奶奶说当时对于村里几代地主的家主批斗是很严重的,有些大冬天给人裤子里倒凉水、写大字、几乎每天都要批斗,财产充公,当时村里实行吃大锅饭、挣工分,奶奶白天在干活,家里娃娃闹闹的多,只能大的照看小的。
直到解放后,每家每户都分了土地,奶奶每每说到这里都乐呵呵的笑着,土地真是宝,种啥收获啥,人勤地不懒。奶奶说在旧社会,广大农民深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蹂躏。有一年村里来了很多逃荒的河南难民,来到这个村庄,他们因为挑着担子一边行李,一边是孩子,因此被称作“河南担子”简称“河南担”,随着河南人的迁入,一首河南民谣反应了当时的现实,“麦上场,泪汪汪,虫子吃半光,将军又下乡,信心苦苦一扫光”在解放前的广大城乡,到处可以看到乞讨、流浪、卖儿卖女的凄凉景象。
奶奶说,“当时放高利贷也是是地主阶级剥削人民的一个主要手段,当铺是专放高利贷的据点。贫苦人民为了借用小量款项,用于购买粮食和衣物,只能将实物押给当铺,其价格远远低于实物的实际价值典当期满,还不起高额利息,原物则被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