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说听写
某同学向C老师发问:“(听写)的效果毋庸置疑是很好的。但效率上是否会低了一些?(与“跟读”相比)每一句听完心里都默读一遍。但是不会写下来。”
结论先行:听写让你对英语产生敏感和直觉。这种敏感和直觉会把你的英文水平直接拉上一个层次。
自从西方建立了现代教育制度,听写这一语言训练,就从未停止过。
无数研究表明,听写是完全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一种极其重要的训练方式。
美国学校的听写训练,从1年级一直能持续到12年级(=我们的高三。)
原因非常简单,任何一个人种,任何一门语言,从牙牙学语到滔滔不绝,都是经历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输入:听,读。 输出:说,写。
不会说话的小孩子先开始听,到了入学开始,语言能力提高后的写,这些都是必经也必然的过程。
听写不就是这一过程的最佳体现么?
2
效率定律
继续回答效率的问题。
什么是效率?
效率=成果/耗时
然而
耗时多≠效率低
什么是效率低?
效率低=成果差/耗时多
花了很长时间,成果却很差,才是效率低。
听写=符合人类语言自然发展规律=显著而基础牢固的的成果。
怎么是可能效率低?
按照那位提问者的说法,明明是成果很好,只是花的时间较长。但亲爱的这个怎么能叫做长时间呢?就好像一个正常人类从婴儿到成年人就是需要花费的十数年时间一样。这是应该的,必然的,理所当然的付出啊。
而且,从成果上来说,这已然是最不会走弯路的,最有效率的方式呢!
3
语言学习的输入和输出,接受和产出
学习语言跟匠人手做差不多。匠人都知道,要想产品好,原料必须足够好。
语言输入如原料;语言输出如产品。高质量的语言输入,才有高质量的语言输出。
母语、外语皆然。
书香门第的子弟,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都是一套一套的。因为充分的高质量的语言材料输入,是较高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
英语更是如此。
地道的表达方式、词语选择带来的细微差别、清晰严谨的句法结构、篇章段落之间的巧妙衔接,这些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取。
可以阅读高质量的文章,也可以利用高质量文章进行听写。
而听写的训练,其实更有效率。
4
听写能练什么
阅读只刺激一个官能:视觉。同时也只需要一个技能:接受性技能之阅读。
而听写刺激两个官能:听觉和视觉。需要两个技能:接受性技能之听音;产生性技能之书写。
此外,听写也兼顾其他两块知识面:句子结构(关联词轻读,不熟悉句子结构可能听不出来)和句子逻辑关系(主句与从句的把握)。
听写时,你会刻意调用注意力去对付这两块,因为句子转瞬即逝,来不及重复,不集中注意力就不成。久而久之,会对这两两个知识面产生一种敏感和直觉。这种敏感和直觉会把你的英文水平直接拉上一个层次。
这种层次上的提升,远比多读了几本书,多听了几十个小时的听力更有意义。
看文章,能一眼抓住句子主干,看一遍知道作者说什么,而且连说话都更有自信了。
而阅读的时候,因为可以反复读一句话,在注意力上不会如听写一般集中,此外,感官刺激也仅仅集中在视觉文字处理,缺乏听觉刺激,很难养成这种直觉。
5
彩蛋:拼写
此外,听写还训练了另一个重要技能:单词拼写!
拼写技能如此重要,英美国家单词的拼写练习一直到高中三年级还普遍存在。
正确的拼写是这门语言最基本的技能。就如同我们能写好每一个笔画一样。
而且,考托考寄,写作文可没有spelling check!
6
完整输入输出链条
听写虽好,但与跟读并不相悖啊!
在C老师的课堂上,我会要求我的学生在做完听写以后,把所听写的内容进行总结。
在总结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说,这其中当然包括跟读和复述。
这样,听说读写的链条不就齐全了吗?
7
唯练不破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练一练。
每天1个小时,听写一段15分钟左右的录音。可能你需要听n遍才能把全部内容勉强写出来。但是,贵在坚持。
21天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坚持三个星期,或许你想要的效率,就在你的好习惯背后等着你呢?
原创声明:本文由知晓社原创,版权归知晓社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知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