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分析之晁盖
金圣叹语“一部书共计七十回,前后凡叙一百八人,而晁盖则其提纳挈领之也。”为什么这么说?可见晁盖连缀起一百八人,相当于现代小说的线索作用。那么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梁山泊的好汉来的差不多了,晁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可以走了?我们先来看看晁天王第一次出现时的描写:原来那东溪村保正姓晁,名盖,祖是本县本乡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若要去时,又将银两赍助他起身;最爱刺枪使棒,亦自身强力壮,不娶妻室,终日只是打熬筋骨。此人一出场,就非常符合江湖上的老大形象,仗义疏财,好勇大度。晁盖是一个东溪村的保正,身份上远远不比皇室出身的大官人柴进,可是却可以做出丝毫不次于柴进的举动,不能不说很让人钦佩。对待兄弟的问题,晁天王的表现也是仗义和大度,救下与自己素昧平生的刘唐,作为一山之主亲自前往江州救宋江。梁山的恩人柴进有难,被陷于高唐州,晁盖也是一心要前往搭救。由此可以晁盖对待兄弟的确仗义,能做到富贵不忘本,绝对配的上好汉二字,对待兄弟,对待朋友,晁天王可以做到两肋插刀,出生入死,不顾自己的危险,甚至出卖过自己的白胜,都托人救出。所以说晁天王义气深重毫不过分,非常符合江湖老大的定位。
接下来的一段:“郓城县管下东门外有两个村坊,──一个东溪村,一个西溪村。──只隔著一条大溪。当初这西溪村常常有鬼,白日迷人下水,聚在溪里,无可奈何。忽一日,有个僧人经过。村中人备细说知此事。僧人指个去处,教用青石凿个宝塔放于所在,镇住溪边。其时西溪村的鬼都赶过东溪村来。那时晁盖得知了,大怒,从溪里走将过去,把青石宝塔独自夺了过来,东溪边放下。因此,人皆称他做托塔天王晁盖。独霸在那村坊,江湖都闻他名字。”这段话透露出几个信息:一是神勇过人,二是闻名江湖,三是隐喻楔子的内容,魔君出世,与此人有关,所以说晁盖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作者在构思的过程中,其实已经隐喻着晁盖的结果,一旦梁山人马集结完毕,就是晁天王归位之时。他是魔君的引路人,而不是魔君的头领。那么他与宋江相比,到底有哪些不足?他为什么最后会死在攻打曾头市?一方面固然与性格有关,当然还有其他因素。
我们在读晁盖的时候,必然会把他与宋江进行一番比较,晁盖是什么人都交往,不论好坏侠义,住在他庄上的庄客我们就大致知道,他与人交往没有多少选择。而宋江则是看对象,都是一些江湖好汉,宋江对好汉特别倾心。晁盖时期的梁山有个地方叫聚义堂,目标就是“兄弟们大块喝酒大块吃肉”。而宋江时期改为“忠义堂”,一字只差,领导方向完全不同,过上大块喝酒大块吃肉之后,该走向何处?一是被统治阶层所灭,二是自立为王,雄踞一方,三是被招安,为国效力。大概也就这三条路,晁盖对这个问题应该没有做过一番长考,尤其当梁山泊人数越来越多,这么一只大船该驶向何处?作为领导层必须有大见识大智慧,做出权衡,这需要一种很高的政治才能,这一方面晁盖确实显得不足。而宋江就不一样,再回到文本,我们发现宋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且他有很明确的方向。宋江在梁山好汉中,确实属于少有的头脑比较清晰的人,他的凌云志和权谋,明显高出他人一筹。其实,当宋江上了梁山,晁盖的地位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是晁盖不知道,而是晁盖没有能力力挽狂澜,因为自从宋江一上来,晁盖的权力一步步被架空,自从宋江上了梁山以后,就开始了自己的布局,他首先在排座次问题上就耍了个手腕,很明显,这时论资排辈,他带来的兄弟们只能排在后面,而采用新的排座次方法,宋江一方就明显占据人数上的优势。此后梁山历次战斗中,宋江不断以“哥哥山寨之主,不可轻动”为由,架空晁盖,此时晁盖对宋江的架空之意有所察觉,对宋江也开始有所提防。在中间晁盖也多次有过挣扎,可是毕竟抵不过权谋很深的宋江啊!
在曾头市一役中,晁盖已忍无可忍,这一战他非打不开,即使输他也必须要站出来,否则这个魁首就当不下去了!当然,晁盖自身还是有些疏忽,比如过于自大,听信谗言,草率出兵,性格太急,准备不够充分,而且没有一名好的军师,这一战可谓不败都难啊!“东溪千户侯,神勇有智谋。巧劫生辰纲,梁山做大王。马踏曾头市,误中毒箭亡。壮志且未酬,徒留千古殇。”晁盖的死既是性格的悲剧,也是时势所致,史文恭的那一箭要了晁盖的命,可能是上天知道他的任务已经完全,招他回去了,否则宋江如何带领大家?接下来的招安估计就很难进行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