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年末到17年初,“空巢青年”逐渐成为一种讨论趋势,远离故乡、亲人,独居生活,缺乏感情寄托(主要指单身),没有家庭生活的年轻人被定义为“空巢青年”。
也许是因为这个词语和“空巢老人”长得太像了,默读“空巢青年”,沧桑感和孤独感就已经油然而生。
“空巢青年”在现在引起关注,主要是因为独居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多了吧,他们大多是分布在大城市的年轻人,单身,租房子,家人都不在身边。不用列举大数据,环视一下四周,你的同事,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中,就可能有一个甚至几个这样的人。可是这个现象一定是值得担忧的吗?我不这么看待的,“空巢青年”这个词有点过度定义年轻人独自生活的状态了,它可以作为独居青年的自嘲,但是外界如果因为这个词语就来消极判断这个群体,就有失偏颇。
“空巢青年”一般都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他们放弃家乡较为舒适的熟人环境来到大城市一个人奋斗,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在无依无靠的城市里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成长为想要成为的人,这点本该就是值得鼓励。
“空巢青年”这个定义一下子把这些把这个群体否定成一文不名,像孤魂野鬼般的存在,这个标签太残酷和片面了,现在的交通系统和网络科技那么发达,独居的年轻人要见家人,感受来自家庭或者朋友的关爱,也不是难于登天的事情,除非你本就是个性孤僻的人,可如果我个性孤僻,我本就不爱和人交往呀,这样独居也是快乐的。
我刚毕业的那一会,也是的所谓“空巢青年”,单身,自己租了个只有8平米的小房间,房租占了到手工资的三分之一,客厅和厨房是公用的,室友一开始都是不认识,认识的人只有零星分布着的三个同学,一个小学同学,一个高中同学,还有一个大学同学在读研。
上班,下班,周末偶尔找朋友见见面,生活模式比较单一,会有孤独感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时候我都在为自己选择的生活和工作感到自在,并没有觉得“独居”是一件很可怜的,值得别人为我担忧事情。
独居的日子里,我学会一个人面对生活琐事,解决遇到的问题,大到自己找房子搬家,小到房间误入的蟑螂,我都可以轻松应对,还学会了把面或粥刚好煮成一碗的技能,刚好吃完,一点也不浪费。
更重要的是,学会一个人生活,其实也是一个接受自我,面对自我的过程,因为一个人的时候,你有很多的时间来观察自己的内心,和自己对话,学会让自己快乐,学会安抚自己的情绪,和自己和谐相处。
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永远有人相伴左右无疑幸福,可是如果你有一个人的时候,一个人去练习生活,在广阔的空间里野蛮成长,也挺好的。
综上,比起“空巢青年”,我更愿意把“单身,租房子,缺乏近距离的情感交互对象”的人称为“独居青年”,这样比较客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