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怎么做读书笔记。
一本叫《海绵读书法》的书说:最开始一条是阅读前,先梳理阅读动机。
开始读一本书之前自问: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市面上有那么多书,我为什么翻开了这本?是什么让我对这本书感兴趣。我对这本书有什么期待?想从书里得到什么?这本书能给我什么?
正好用来梳理刚读完的钱穆先生的《中国历史精神》。
动机一:学生时代的历史书,一句话一段话描述完的历史事件枯燥乏味,公元几年在哪里谁谁谁发生了什么事人,毫无画面感,毫无感情,毫无吸引力。老师对着书本照本宣科,把历史变得更加无趣。那么多年,连朝代顺序都没完全清楚。在历史学习方面不见其门,我想找个合适自己的方式,重新了解中国历史。《中国历史精神》正是一部很好的入门书,它是从钱穆先生当年给政府高级公务员做的七次演讲整理出来。既然是讲稿,且是讲给非历史专业的人听,言语必然要通俗易懂,不会太理论深入,也不会有太多史实细节。
动机二:我希望能跳出单个历史事件,从高处远处看历史长河中的中国的变迁脉络。钱穆先生是公认的历史大家,学识博达,对中国历史文化,终生保持高度的崇敬,几近宗教信仰。他有渊博的史实涵养、敏锐的剖析能力,有能力有高度去做这样的剖析。
另一点,钱穆先生1895年生于江苏,49年赴香港,67年定居台湾,避开了各种运动,观点立场不受某些限制。这也是我选择钱穆先生的书的原因。
动机三:我想看史实背后的各种规律,我想知道一个史实其之所以会发生的缘由是什么,它对当时的影响,对当朝的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都是什么?我想现在历史长河之外,看历史。
在《中国历史精神》中,钱穆先生深入浅出的阐述了他对中国历史的理解。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以及道德精神,一一梳理中国历史的脉络,从治乱兴替的纷繁表象中,窥视中国历史文化的堂奥。可谓是极佳的中国历史入门书。
书中一个细节,在国防一章中,讲到了屯田,我才明白什么是屯田?为什么要屯田?并进一步联想现在还有没有屯田?
简单说,屯田是一种养兵的方式。养兵是一笔大的支出,如何降低国家支出,并可以维持军队的作战能力,各个各个朝代有不同做法。汉代疆域辽阔,各地驻兵如果都从国库支出养兵,花费巨大。作为农耕民族,没有战争时,务农获取粮食是主要工作。汉朝的做法是,划一块地给军队驻地,由军队进行耕种,自给自足,无需再从国库中划拨粮食。还可以耕种与日常训练两不误。这就是屯田。
淘宝上有些新疆的产品,写着是军垦农场出品的。大概就是现代版的屯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