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道小学一年级数学题:
看图填空题,从左到右,图上画的是孙悟空、唐僧、猪八戒和沙悟静。问题1,图上一共有( )人?
这个小朋友写的是“2”。可是我们成年人一看,这是什么奇葩答案?于是家长给孩子指出来:“你看这从左到右,1、2、3、4,不是4个人吗?怎么会是2个人呢?”但是孩子说的一句话让家长气的是直接把笔都扔掉了,直呼没法沟通。原来孩子指着孙悟空和猪八戒说:“这两个是动物”。
类似这样的问题题你的孩子做过吗?——虽然你觉得孩子的答案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这个题应该选什么,你非常清楚。可是令人苦恼的是,你怎么讲也说服不了你的孩子选择标准答案。于是你告诉孩子:“你要‘揣摩出题人意图’。”随着孩子长大,他大概率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影响下的确学会了‘揣摩出题人意图’。再见到这类题他会毫不犹豫的填“4”
但是,我们需要留意,这里面有个吭我们容易跳进去:如果孩子在做题的时候没有深入思考,仅仅是被训练得能够准确揣摩出题人意图并快速得出标准答案,日复一日,孩子有可能就失去了深入思考的习惯。
难道揣摩出题人意图还不对了?不是。揣摩出题人意图也是应试能力的一种,毕竟我们的选拔机制是如此,改变不了它就顺应它。但是仅仅学会揣摩出题人意图是不够的,让孩子保有好奇心并培养思辨力才是更重要的,也是影响其一生的习惯。
《教出会思考的孩子》这本书指出提升孩子的思辨力,需要送三个方面入手,它们分别是:阅读、经验和相遇。
最安全、最简便的学习方式莫过于阅读。我们可以阅读任何主题的图书,快速获得非常详细的信息。读一读关于小提琴的书,我们就可以知道小提琴是如何制作的,哪些类型的音乐是为小提琴创作的,哪些大师演奏过小提琴,等等。
一、通过广泛、深入的阅读拓展知识面
首先,保证书籍的多样性。多样性不妨从以下几点着手:
(1)涉猎领域的多样性。如果孩子平时偏爱看科学类的书籍,那我们可以提醒他去看看人文社科类的,除了提醒我们可以通过亲子阅读的方式引他发现人文社科类书籍的兴趣。反过来一样成立;
(2)体裁的多样性。包含且不限于传说、童话、神话、小说、虚构百科全书、人物传记、哲学经典……
(3)同一主题不同作者。关于同一主题,不同作者的看法、切入点、描述重点等也不尽相同,正是这些不同,会自然引发孩子的思考。
其次,尽可能地深度阅读。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我们的专注力很容易被另一件事情所吸引,所以深度专注前提下的深入阅读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固定时间、固定环境等方式,让我们尽可能地少被打扰。判断是否进行深度阅读的一个方法是看是否能准确地复述作者的观点。
然而,仅仅“阅读”小提琴是不足以“认识”小提琴的。没有人会认为想要真正了解小提琴只要广泛地涉猎相关书籍就足够了,无论作者对小提琴的声音做了怎样细致的描述也远远不够。就算学会了识读为小提琴谱写的乐谱,如果没听过真正的演奏,我们仍然无法深刻了解小提琴的优美乐声。
学习的第二个好方法是增加直接经验。你可以在视频网站上聆听小提琴独奏,或者在专门的电视节目上观看小提琴家的表演。你可以找一个晚上去听交响乐,第二天再去本地的酒吧听小提琴手演奏蓝草音乐——演奏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时都会用到小提琴。你可能会问:“我可以去拜访一位制琴师,看看小提琴是如何制作的吗?”当然可以。这些经历会让你与小提琴有更近的接触。
二、通过全身心地体验,让认知存于长时记忆
直接经验是提升思辨力的捷径,孩子可以根据显示实践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认知、想法和行为。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爱上一些直接经验,我们通常称之为“兴趣”或“爱好”。他们对某个爱好或活动研究得月深入、越细致入微,从中学到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就会越多。
间接经验也可以提升思辨力。不是我们所有想了解的事情都可以亲自经历,而且我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把想知道的一切都变成一手经验。谁会为了了解古琴或编钟而去专门学习演奏这种乐器呢?求助于专业人士或观察专业人士的行为,可以让我们对一个主题有更多了解和认识。
然而,即使我拥有丰富的管弦乐知识,亲自演奏小提琴也完全是另外一码事。如果有人递给我一把小提琴,我会立刻不知所措,甚至连让它发出刺耳的声音都不会。演奏的艺术、感觉和技巧是无法通过阅读和欣赏小提琴音乐了解的。
这将我们引向了第三种认知方式——相遇。与小提琴“相遇”意味着亲自降服这件乐器,意味着掌握技能,而不仅仅是欣赏优美的乐声。相遇会带来尊重,让你学会真正地欣赏演奏,不再像看热闹的外行一样,随意地发出轻率的批评。事实上,在尝试演奏之后,你可能会变得更喜欢听小提琴演奏。相遇会带来转变,一次真正的相遇(无论是与一个主题、一个人、一件乐器,还是一头野外的熊)常常会颠覆先人为主的观念,唤起尊重和同理心,并以一种亲密的、个人化的方式,激发认识对象在你眼中的神秘感。
三、通过相遇一窥未知的世界
相遇有很多种,我们来看看引发相遇的三种方式:
(1)应对“第一次”,主动寻求理性的冒险。我们的大脑非常喜欢新奇事物,让那个大脑感到新奇实际发各种奇妙的内在反思的关键。所有的“第一次”都会为孩子带来新的收获,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打破规则,努力形成个人化的理解。可以用以下问题提醒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这样做,后果是什么?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后果是什么
(3)与他人相遇,设法结实各种各样的人。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自然会遇到跟自己不同的观点、境遇、精力,这些都是引发思考的源泉,因为激发新思维最快的方法就是直面差异。
也许,读到这里你已经发现:阅读、经验、相遇,三方面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方面都难以支撑思辨力的发展。
也许,你会直呼“这也太难了吧”!那很有可能是因为你自己也需要提升思辨力,不如和孩子结成同盟,把提升思辨力当作一个共同成长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