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阅读让我的思路有些混乱,在去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观看贝利尼家族与文艺复兴特展展的途中和观展后,阅读了《万历十五年》第四章活着的祖宗。
一边感叹着艺术的精妙和文艺复兴三杰的创造力,一边为精神上活埋的万历皇帝扼腕叹息。细细掐指一算,这两个东西方时期竟然是交错在一个年代。
欧洲,14世纪-16世纪,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思想碰撞,把关注重心从宗教转到人本身上,即人文主义,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西方国家在解放思想,迈入新的资本主义时代。
万历十五年,1587年,是明朝最为颓唐的时期。可怜的万历,20多岁,开始为自己修陵墓、三十多年没出过紫禁城、心爱的女人的儿子无法立为太子、而且他们生前恩爱死后却葬在一起都不可能、写书法有错、练兵不行、发脾气犹如对棉花堆打拳、装个病也要被群臣肆意批判……这皇帝原来当的如此窝囊。罢了罢了,消极怠工就是他最好的抵抗。但这一国之君无所求了,中华泱泱大国也就陷入了停滞乃至退后。
申时行,这个帝国的停滞和退后又能怪他过于软弱无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