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要提一下郑中老师,虽然有四五岁的年龄差,但是我还是想在这尊称一声老师。与他相识很偶然,之前上课的时候我还跟我的学生推荐过郑中老师,还让他们去关注老师的作品、微博。没想到两天以后我们就坐在一个桌子上,还吃着同一碗饭。回来以后我就跟我的学生说,这次我居然跟郑中老师同吃一碗泡馍,你一勺我一筷子的,很开心。他们问我郑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郑老师有一个口头禅,就是"有意思、好玩",一路上我听到了好多好多这个有意思,这个好玩。现在我来说一下"好玩",这可能就是设计师的不同的视角吧,他可能会发现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设计师每天的节奏很快、很枯燥,如果没有一个好心态这个设计师是很容易枯萎的。
举几个例子
我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设计师,但我一定是一个特别能折腾的设计师,我可能没有那么多获奖的作品,但我平时自嗨的事情也没有断。有一天理发,觉得特别烦,就用头发堆了一个烦字,可能是受郑老师影响吧,我发现他就很爱用不同的材料去做各种尝试,我也想尝试一下。做完这个字我发现,我在去除它的时候,它可以由烦变成一个顺字。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表达,我就发到我的朋友圈,告诉关注我的朋友们,生活中遇到很烦的事,用手搅乱一下,就会很顺,别把它当回事儿。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设计,我只是觉得他是一个很好玩的事儿,我觉得如果这个好玩的事儿可以在我们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话,那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
我再来说下面一个关于玩的
这是一天晚上我突然看到的,觉得它脸的中间跟我有点像,我就处理了一下他的照片,我觉得我加上我的大下巴,特别像,这没有一个特别的用意,只是想让我身边关注我的朋友们高兴一下。
这个是去年国庆的时候,西安举办了一个汉字设计的竞赛。但我由于一些个人时间因素没能完成。那天我母亲让我剁馅,我就用刀痕在肉上写字。那次竞赛的主题是和而不同,我就做了很多很多。但在我乐此不疲的时候,我母亲很生气的过来,跟我说我不能再玩了因为要吃中午饭了。所以我也就没能进行下去。拍了很多照片,最后留下两个字。这里面给大家展示一下。后来我把这个发到我一个同学那,没想到他说:“你要是把这个全套都开发出来的话,这个是一套很有参与感的文字,你弄得我们都想用刀和肉馅去做了,唤起了很多童心。我们这么做是不是可以做出自己的东西"。
这一组照片,是去年我在上图形创意课的时候在课上即兴给同学展示的一个案例。我没有提前准备,但是现场效果特别好。用的是班里同学吃早点时候剩下的塑料袋儿,我说我们来试一下,看看这个破塑料袋儿能不能呈现出来期待不到的东西,结果这个袋子鱼很有意思。然后我们又做了一组鱼,用的是一个学生喝剩的矿泉水瓶,呈现了另一种更好玩的鱼的形态。而在课上进行这种实验案例,我觉得对学生的启发会特别大。其实在课上看大师的作品,不一定能感受到这种启发。这就是郑老师讲的“好玩”。如果一个东西能够找到很多种方式去玩它,是很有意思的,将能够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这些天我也在跟学生们在做一个事情,我们提出一个标准词就是“玩坏了”。我们切开来讲,“玩”就是用不一样的方式去呈现,不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表达。“玩坏了”就是脱离传统,破坏掉标准,不按照标准去进行。而“坏”可能大家也能有所理解,不是说它真的坏了,而是它不能实现正常的机能。而这个“了”呢,我的意思就是说必须把它实现,你“玩坏”只是一个方向,一个意愿,而“玩坏了”就是一个既成事实。我们生活当中都有很多东西都是按照自己的轨迹,自己的规则,自己的形态去呈现。作为设计师来说,我们说创意是什么,创意就是把它的轨迹打破,它被我们通过我们的方式“玩”,“玩”就是一种不正常的方式,“坏”则是一种处理它的标准,“了”就是最后它真被我们做出来了。如果是这样,那真的会有很多很多惊喜意外实现。
这个我依次介绍一下,第一张是我用手机里我女儿玩的一款游戏拼图,APP制作的。这个APP不是给大人玩的,但是我一定也要去玩一下,感受一下。经常用它做一些字,做一些图形,去传达一些东西。
第二张也是玩,在去年圣诞节的时候,因为很忙,车子一直没有洗。我说怎么也要庆祝一下,要女儿高兴一点。我就把车子停到路灯下面,把圣诞老人,雪人什么的在车子上全都画满。一路上很拉风的开回去,几天之后我都舍不得洗掉。我觉得有的时候,这种即兴的玩能产生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第三张,如果你们到我工作室的话,你会发现被很多双眼睛盯着,挺诡异的。但是我还挺享受这种客户来了之后,这种诡异的反应的。我在网上订购了很多这种塑料的小眼睛。我在家里和工作室里,只要看到了适合的体量,我就把眼睛给镶进去或者粘上去。不管是水果也好还是硬的物件也好,只要眼睛一上去,它就立马变成了有意思的东西。这种其实不是有意识的创作,完全是无心,你要让它呈现出一种想不到的状态。而拿这个眼睛当一个符号去做,也特别有意思。
最后这三张,是我女儿的老师让家长教她折纸,我时间有限,我不可能按步骤一下下教她折。我就跟女儿说,爸爸不会折纸,我们来揉纸吧。其实揉纸,这也是“玩坏了”的一种。就像很多学生朋友你们也知道,很多海报讲语言讲技巧,其实都没有。折纸中,我要去做一个形,在掌握了基础形态之后,我们不按照正常的步骤去一下下折纸。而这样不按照步骤去走,其实也是你掌握了破坏的一种办法就是:我不按照规则来做。这样也行。然后我们就揉了一大堆,完全不考虑折痕的先后顺序,就是按照归纳出来的形一按,就妥了。出来的形状也很生动。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来自设计缺氧地区的一个设计爱好者,但并不代表我就甘于也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设计师。其实每一个设计师都想要别人去认可自己、认可自己的作品、认可自己的状态。我也是一样。这次被郑老师邀请,有一种莫大的荣誉感。郑老师你别笑哈。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做这种分享。其实我一直渴望做。因为这跟正常上课还不一样,上课时候那是有一种诉求,而这次则是传达我的一种态度。
最后再发一些我做的东西,作为分享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