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闲来无事,发现了《奥斯汀书会》。这是适合窝在被子里适合看的一部电影。它好似一杯茶,初尝苦涩,挑动你内心最纠结的弦,却慢慢把它撩拨开来,最终使得内心很舒服很温暖,令你嘴角上扬洋溢着幸福感。我喜欢这种感觉。
中国妇女们无聊空虚的时候喜欢嗑瓜子聊八卦,而这一群外国中年妇女却与众不同的搞起了书友会。她们也不是呆板幼稚的小学生,她们有家庭有情感有无奈。事情起因于西尔维娅被丈夫背叛,丈夫在外面交往了一个女同事,六个月了。回家摊牌要离婚。最悲哀的事情不是丈夫在外面找小三,而是这六个月里西尔维娅什么事情都没有做过,也没有察觉到,就这么被离婚了。她失声痛哭,不能接受,她全部的生活是丈夫和三个子女。丈夫却走的毅然决然。她向好友乔斯林哭诉,我已经四五十岁了,他可以有他新的人生,而我除了孤独终老还能有什么?乔斯林决定办一个书友会,约几个姐们读书。当然,读的是简.奥斯汀。
虽然外国名著有许多,简.奥斯汀不得不占有一席之地。尽管曾经一度被认为描写的不够宏大,仅仅是小家子气的婚姻生活。但奥斯汀就是有能力用同一个单调的选题,写出不同寻常又令人不容忽视的小说。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傲慢与偏见》。在如今充斥手机电脑的世界,还有人抽出时间,聚在一起读一本书,已经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了。但在各种繁琐的压力中,婚姻家庭工作社交,当一切都濒临边缘,令人精神崩溃的时候,好友们一起读书以求安慰,又似乎变得顺理成章。就这么她们开始了每月一次的读书会,六个月六本小说。
乔斯林为了使书友会丰富起来,从街上捡来了格里格,美其名曰为了增加男士的意见。其实因为她古怪的配对嗜好是想给西尔维娅找一个新的机会。但谁都看出来格里格是喜欢她的。不知道为什么她的人生畏惧感情,一切暂且归结于酷。但是她肯定有她不为人知的苦衷,才让她半辈子单身。
书友会里最令人喜欢的是老大姐伯纳黛特,她只要站在那就是最淡定最阳光的存在。岁月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皱纹,但也留下了更迷人更有魅力的气质。关键时刻她说的一句话就会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人人生活中都喜欢这样一位优雅的智者。可她本身的生活却是自相矛盾的,否则这个令人温暖、有智慧、现实且无拘无束的人,怎么会结过六次婚?她已经50多岁了,却仍然是单身。
中途加入的布鲁蒂是一个法语老师,内心像一个少女,她品味独特,喜欢欧洲风格,穿的像个空姐一样正经。事实上和丈夫充满矛盾,甚至经不住她的一个18岁学生的诱惑。她的心思很重,而心思简单的丈夫不明白她在痛苦什么,无法交流。
西尔维娅的女儿也在书友会,她是一个同性恋。望着她一个又一个的换女友,似乎大家都表示接受和习以为常。不禁感叹人家外国的接受能力。大家可以接受她感情的变幻莫测,却不忍心看到她在一段段的感情里受伤害,她需要正视自己的内心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每个人生活中都有无法解决的症结,自卑孤独和痛苦是人类普遍的情感。我们必须一次次正视它,面对它。
这部电影真正吸引人的,就是简。奥斯汀。你以为这个不会跟现实相交的作者,她写出来的几本书,却在慢慢改变人们的思想。它像某种暗号使这部电影有了经典元素,使这些人成了独特的群体。在对简。奥斯汀的重新阅读中,他们一群人像找到了一只古老的指南针,虽然老旧,却指明了方向,让他们渐渐理清了头绪。只有在心静澄明的思考中,才能渐渐了解自己的内心和生活的真谛。
在谈及《傲慢与偏见》的时候,里面就增添了许多反讽的调调,因为这部简·奥斯汀作品中最浪漫的故事,竟然在书友会的讨论中得到了最多的悲叹和忧虑……至于乔斯琳与格瑞格之间的斗嘴,真的像达西和伊丽莎白·贝内特那般恶毒,而父亲和母亲的离婚使孩子遭受到的痛苦,也与小说中提及的一模一样。在重读《劝导》的过程中,西尔维娅决定再给丈夫一次机会,因为几十年的相伴他们还是有感情。乔思林终于意识到自己乱点鸳鸯谱像极了《爱玛》,差点把格里格拱手让人。而格里格,这个我一直挺喜欢的男主角,一直坚持着自己独特的品味,看人和选沙发一样,一旦看中决不再换。伯纳黛特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一个老牌的绅士,即使他从未看过奥斯汀,但他对伯纳的眼神里充满了爱意。我喜欢这种奥斯汀式的完满结局,为什么不呢?
PS:看完这部电影,不禁要推荐简.奥斯汀的六本书,《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赶紧回去恶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