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打坐静修”三个月,或可倒拨生命时钟20年“冥想”-一个只需要“静坐不动、回想过去”的 低门槛活动,却被诺贝尔奖得主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博士用实验证明,可以把身体细胞恢复到了20年前水平。
1.开展“冥想”实验“冥想”其实就是熟悉的“禅修”“打坐”。最早可追溯到2500年前的佛教,是佛教徒通往涅槃的途径之一。《庄子》中“无视无听,必静必清,乃可苌生”描述的也是它。通过有意识的冥想,回顾生活中的想象、回忆、感觉、判断等,可以更直白地感知事物本源,提高思想控制能力,达到精神上的平稳。作为一种“心灵修炼”,冥想似乎与生命科研毫无关系,但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博士却通过一项实验揭示了它与生命延长之间的密切关系。她邀请239名有着相似生活习惯、年龄在40~70岁的志愿者,一同前往香巴拉山脉进行为期3个月的冥想实验。志愿者每天在专业人士的引导下进行2小时左右的冥想,为了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这期间他们被禁止与外界联系。三个月后,伊丽莎白博士测量了志愿者们的端粒,结果显示:83%受试者的端粒长度延长了超30%,同时身体中ROS也显著降低,减少了氧化应激,身体细胞整体水平相当于回到20年前。“尽管样本和时间有限,但至少说明冥想对身体年轻健康有正向作用。”伊丽莎白博士在TED演讲中表示。
2.如何倒拨“生命时钟”?现代科学认为,端粒长度是判断生物体生存周期的重要标识,因此它也被誉为“生命时钟”。早在1980年,伊丽莎白博士就发现位于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如同鞋带的圆头一样,保护着珍贵的染色体。细胞每分裂一次,它就缩短一节,端粒耗尽瞬间,细胞也走向了凋亡,与此同时,生命也走到了尽头。端粒的机制被发现后,最吸引科学家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倒拨生命时钟”,即重新延长端粒,增加生存时间。虽然伊丽莎白博士的实验发现“冥想”可延长端粒,这个单薄的行为实验无法用生理学解释,因而许多科学家并不认可,认为它是一种有积极影响的运动。3.玄学能否彻底转化为科学?
尽管仍不少有人对“冥想”嗤之以鼻,依旧视其为玄学,但伊丽莎白博士却乐观表示:现在冥想触及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包括认知行为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等诸多方向。换个视角来看,即使“冥想”没有延长端粒、增加生存期的效果,每天静坐2小时也是对身心的放松,对我们而言并没有损失。
转载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