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讲堂回来已有两日,反思会上的种种,又拿起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今天来谈一下自卑情结在童年期的经历:溺爱;自卑感与优越感;社会性的缺失。这三者在孩子身上的体现!
大讲堂上,东道主小主持的开场有点小滑头。因为有了这第一印象让他再一次在介绍,我是谁?我心中的大爱无疆?我心中的居爸?我的理想时,我更多体会到的是哗众取宠!他要被关注!同时,在那一刻,即使是居爸下令责罚,他还是处事不惊,淡定从容。那时候,他有没有一份优越感在其中?会场上200多号人一齐关注着他,他从中得到了一种虚构的优越感。可即使是这样的行为也是从不敢面对社会(学校)的自卑感中慢慢演变着优越感的自卑。虽然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自卑情结依然很严重。
居爸为了打破这个孩子虚构的优越感,让他彻底明白自己的问题,打破它!超越它!以戒尺惩罚,打在孩子身上的痛,更是一种领悟!真的打到痛处了,孩子开始对抗,开始释放本能。化腐朽为神奇,也只有居老师能做到吧!
第二天的早上他的爸爸妈妈分享,才得知这个孩子从小备受溺爱,当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自卑的情节就愈发严重。孩子的一切问题都是有根源的。孩子有着逃避的心理,逃离了学校,脱离了社会。可回归了家庭,孩子得不到父母的"信任",也是造成他们一直扒窝的原因。
那社会性的缺失,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在家中就有了很好的体验。如果父母的婚姻不愉快,孩子就会危机重重。孩子最初看到的他人合作就是父母间的合作,如果他们本身的合作就很薄弱,自然很难指望教会孩子如何合作。如果孩子看见父母之间的分歧,他们也会很熟练地利用这些分歧挑起父母间的争夺。
所以,居老师的打破,重生,走进学校。正是超越自卑,社会化协作的一种最落地的方式。
和上海的王w大哥聊天时,大哥说我儿子最好的一个特点就是:打篮球。而且他是校队的。去年,今年都得了冠军。他的自信心和社会协作在不断的提高。包括现在每个月都参加的一次户外活动都是以志愿者的身份去体会。他也在超越着自己,体会包容,忍耐,坚持种种。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自卑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我们家长如何更好的引导,还需用心!用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