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式改变了对失败的认识

对于失败的意义,不同的思维模式,对失败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一个人被失败击垮可能会是永久性的,是散不去的创伤。

就像《终身成长》中的伯纳德·卢瓦索,只有少数几家餐厅被《米其林指南》评为最高级别三星,他的餐厅就是其中之一,结果由于在另一部指南中被扣掉2分,并且谣言四起担心被摘掉三星,他选择了自杀,因为三颗星丢了性命。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位历史人物西楚霸王--项羽,曾经征战沙场,纵横驰骋,战功无数,但最后一场战役被刘邦打败,不堪忍受失败的耻辱,乌江自刎,一代英雄就此没落。杜牧写诗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局,跟固定性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而与之相反的刘邦,虽然经常吃败仗,但是属于成长性思维,不断的壮大自己,养精蓄锐,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成长性的思维把失败看作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失败是成功之母,但不是永恒不变的的,失败当中孕育着成功的机遇。

就像毛主席在抗日战争中写过一篇文章《论持久战》,虽然当时从形势上来看敌强我弱,但是毛主席运用成长性思维,发展性眼光分析问题,认为日本也不会很快灭亡中国,最终中国取得了胜利。

思维模式不同,对失败的定义理解也就不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