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回家,在楼下看着女儿与两个小女孩儿在外面玩儿,本来玩儿的好好的,可是突然看到女儿离开那两个小女生,飞一样跑开了,我赶紧跟了过去。女儿回头看我跟了过来,又接着跑到楼后健身器材那里停了下来。
我感觉女儿心情不好,就问:“宝贝儿,你怎么跑了呢?”
女儿抬起小脑袋瓜跟我说:“爸爸,她们两个不跟我玩儿。”
我说:“哦!那我们就不跟她们玩了儿。”
女儿疑惑地说:“可是,妈妈不让,姥姥、姥爷也不让!”
我说:“没事的,爸爸回去跟他们说。”
女儿缓缓地说:“可是,YY总这样,他们两个在一起的时候,什么都不告诉我,YY也总是拽着别的小朋友不和我玩儿。”
女儿抬着头,仰视着我,强忍着的眼泪,有一滴,缓缓地留在了脸颊上。其实,也是缓缓地烫过我的心头,我知道我应该平静,我应当温柔。
我蹲下身,手扶着女儿,说:“爸爸小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时候总是会遇到一些不愿意跟我玩儿的人,但是,没办法呀,他们不愿意跟我玩,那就去找愿意一起玩儿的小朋友玩儿呗。”
“可是,妈妈说过,我和YY是好朋友!”女儿接着疑惑地说。
我说:“大宝贝儿,朋友是你自己的,你可以选择做朋友,也可以选择不做朋友,你可以自己做主。愿意在一起玩儿,就做朋友;不愿意,就不做朋友呗。”
女儿继续说:“可是妈妈不让,姥姥、姥爷也不让!”
我说:“我去和他们说,妈妈和姥姥、姥爷,也只是想让你和她们好好玩儿,玩儿得高兴,至于做不做朋友、怎么玩儿,你可以自己决定,他们不会管的。”
看到女儿情绪有些好转,我继续说:“你看,现在只是她们两个不跟你玩儿,你想一下,除了她们俩,是不是还有别的跟你玩儿的比较好的小朋友呢?”
女儿随口高兴地说:“对!还有ZZ和MQ,还有******!”
我说:“对啊,只是现在他们没有出来玩儿吗,我们没有碰到他们,我的大宝贝还有好多你喜欢和喜欢你的好朋友呢!”
女儿说:“爸爸,你带我到大圆球那边玩儿吧!”
我立即回答:“走!”我感到女儿的情绪已经缓过来点了。
我俩在大圆球附近溜达玩儿,女儿想吃雪糕,我们就买了一个坐在长凳上吃,女儿有点担心地告诉我:“你回去,别和他们说啊!”
我问:“你是说别跟妈妈说吃雪糕的事,还有姥姥、姥爷?”
女儿回答:“嗯,他们不让!”
我说:“没事的,他们要问,你就说是爸爸给你买的,我也会好好他们如实说的。妈妈、姥姥姥爷不让你吃雪糕,是担心你肚子疼,咱们偶尔吃一次,没事的,你说呢?”
女儿听我这样讲,轻松多了,回答“哦!”了一声,就乐呵呵地吃雪糕了。
我看到女儿的心态和情绪能够恢复,而且吃着雪糕很满足的样子,我知道以后女儿不会再为小朋友不跟她玩儿而苦恼了,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她的感觉也不会再去盲目追随她人的认可了。想到这里,我哈哈大笑起来。女儿问我:“爸!你笑什么?乐得怎么那么高兴呢!”我乐着回答:“我知道,我女儿不会再因为别的小朋友不跟你玩儿,而掉眼泪了,我当然高兴了啊!哈哈哈!”
等我们吃完雪糕回去的时候,几个孩子又碰到一块儿,又玩儿到一起了。
我觉得这次陪女儿玩儿,与女儿的对话,对女儿的影响是很大的!
孩子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就是她长大后与她人之间的关系模式。
我们现在都可以看到,有很多人,甚至是绝大多数人,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出现别人说你不好的情况,就会受不了,就会非常非常焦虑,会寻求一切办法去追寻他人的肯定,也就是让他人认可你。
这样的情况,就像是小孩子之间说“不跟你玩了儿”。小孩子有多在意“不跟你玩儿”这件事,长大后就会有多在意别人的看法,严重的会深陷其中、纠缠不休,这时候事情的对错已经不重要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
成为别人,唯独丢失了自己!
成为别人,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是她长大后的家庭关系模式。
孩子天生渴望得到父母的爱。
所以父母关注孩子什么,孩子就把精力投放在哪里。
但是,请注意,重点是:父母的关注方式,决定了孩子的应对方式。
比如,父母靠指责、打骂教育孩子学习,孩子会把大量的能量投放在学习上,但是孩子的应对方式要么是对学习的叛逆,要么是对学习的顺从,要么兼而有之,孩子的大量能量不是用于学习,而是用在了应对这种关系的纠缠上了。至于学习成绩,从来就说明不了根本问题。
比如,父母用耐心、包容教育孩子学习,孩子的能量也会放在学习上,孩子会尽力去做,因为她知道父母尊重她、信任她,甚至也会包容她的一些小错误(谁不犯错呢?),但是孩子知道她也有自己的自由,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至于学习成绩,仅仅是孩子心智成长的表现之一。
同理,从小被控制、听话养育的孩子,长大建立家庭后,挣脱不了听话顺从的关系模式。表现要么继续顺从父母,继续听话,甚至会牺牲家庭迎合父母;要么把控制、听话关系投射到家庭成员身上。同样,从小被指责、打骂养育的孩子,也会去用这种关系对待他人。
我想,没有不想用行为满足父母期望的孩子;
我想,没有不想自己孩子好的父母。
我想,父母放下对孩子的期望才能看到孩子;
我想,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期望,才能去做自己想要的,才能去成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