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之道

阴阳转化,生生不息,就是“道”。
“道”,就是历代中医大家们所说的“治病必求其本”的“本”。
怎样理解呢?传统中医称人的气为阳,血为阴;脏腑的器质为阴,功能为阳。
举个例子,附子大辛、大热、大毒。大辛,是它的“味”;大热,是它的“性”;大毒,是它的“特性”。三者都没有物理形态,都不是物质,都属于能量场范畴。卢崇汉用附子为主,可治愈肾功能衰竭这种绝症。但究其机理,并非是附子的某种化学物质成份,直接转化成健康肾小球;而是附子的能量,转化为病人的生物能量,能量再转化、修复有质有形的肾脏细胞。
还有,张仲景的《伤寒论》,谈疾病及其治则,分三阳、三阴和六经传变,已经为后学者指其大要。在病、脉、证、候、理、法、方、药时,阴阳极其分明,又极其统一;其理、法、方、药,则是阳主阴从,重能量场,也重脏器。
阴阳重新合而为一,则“大道归一”,则病愈、养生、长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