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还不会走路?还要学习吗?

谁还不会走路?还要学习?


前言碎碎念:从2016年步态学习到2019年拿到步态分析师证书,一直有个想法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做一个系统的总结和输出。 接下来会写出一系列的步态文章。

                                       

首先,走路这件事情,健康的人压根不需要想,但是一旦你受伤了,你就会发现这件事情变得很困难。

而且,走路是一天当天重复次数最多的一个动作模式,如果你走错了,意味着每一步都是错。

                                       

所以,正确的步态很重要!

正因为步态是一个重复的模式,也就是一个周期型的运动,区分于非周期性运动,如拿一本书,开个门之类,拿好了书以后这个动作结束。

但是走路是从起始到结束不断重复的一个过程。

因此,步态评估区分于普通的动作评估,可以在重复的过程当中找到问题点。


其实,走路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为什么?

人类解放双手,开发大脑,探索世界。站起来以后所以最重要的就是不摔倒。


2.如何做到不摔倒?

首先,足部丰富的感受器来感受地面,然后需要大脑做出相应的调整,平衡身体不摔倒。

大脑需要调整身体的各个关节所处在什么位置,肌肉的活跃程度, 身体的姿势位置来协调好。

所以每走一步路,从足部接触地面到大脑做出反应,再做出身体的调整。

身体真的是默默的在工作~


那有人会反问一句,我不调整,或者调整错误又如何呢?

那么就可以想一下,是否有人跑步时间长脑壳疼?或者是走路时间长头疼呢?

我们先要了解,当我们站立起来后,我们需要承担身体的重量,

假设你是50KG,就要承担100斤的重量,

走路的时候承担1.5倍的重量,也就是承担150斤的重量

走得快的话,3-4倍

跑步甚至可以达到7倍

也就是跑步的时候承担700斤的重量

这也就是为什么胖子跑步膝关节承受不了的原因。

那么关头疼什么事情呢?

因为身体给地面压力,地面也会给予反作用力,如果这个压力是百分之百,那么到达你的大脑就是百分之百。

比如你可以试着直着膝盖蹦一蹦,然后感受一下!大脑会觉得木木的有没有。

也可以回忆一下平衡木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收尾,都是以屈膝结束。


                                       

重点就是缓冲!

我们走路也是一样,需要缓冲。

人体从脚到头部有一条缓冲链,从脚跟脂肪垫(变扁)到足弓(变形) 半月板,椎间盘,颅腔脑脊液 这些一环一环缓冲链,就能将压力减小到很小的程度。

所以如果跑步出现了头疼的情况,可能就是缓冲的环节出现了问题。

走路,应该是一件省力的事情,身体筋膜吸收弹性势能后再去释放,利用弹性势能走路,就会越来越轻松。


步态评估可以通过目测或步态数据采集来分析,找到走路不正常的原因。

那么今天来学习一个干货就是

步态的周期分为支撑期和摆动期。

足部停留在地面的时间越长,也就是支撑的时间越长。

比如散步就是支撑时间长,摆动时间短。

走的快的话,摆动时间就会增加,支撑时间就会变短。


                                       

步态周期具体分为八个阶段

1.首次触地(脚后跟着地的时候)

2.承重反应(足部接触地面做出反应的时候) 3.站立中期(身体中线在脚的正上方)

4.站立末期(脚跟抬起的时候)

5.前摆动期(脚趾蹬离地面的时候)

6.摆动初期(脚完全抬离的时候)

7.摆动中期(侧面看两脚踝平行的时候)

8. 摆动末期(脚后跟再次接触地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