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做加法还是做减法?怎么去学?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不能单纯地说是要去做减法还是做加法,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如学习的内容还有自己的水平层次等等来确定学习的方式和学习内容的多少。
如果只是补充知识,开拓眼界之类的,可以大量地泛读、泛听,比如罗辑思维,樊登读书之类;如果是经典书籍,有深度的或者需要实际运用的,可以精读、精听,如《道德经》、山长以及刘老师的书籍和文章等。
我自己的体会是深度学习和思考,写心得收获,对思维的提升会快很多,对文章熟悉,还有理解更深刻,在平时的日常中会联系实际运用起来,同时再学习其他内容时能很快抓住文章的脉络。
当然深度学习的方法也有很多,结合李彦阁老师分享的关于如何学习山长的文章还有其他清友分享的方法,总结一下有很多种,比如素读,复述,思维导图,缩写,扩写,改写,分享,讨论,写心得收获等等,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一种或多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坚持。这也正好与山长提到的不要执着于过程相契合。
zx妈妈分享的孩子们听能量朗读的方法,这是一种浸泡式学习方式,在小孩子身上很容易看到效果,用于语言或经典内容的学习都挺好,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就记住了,如zh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英语和背诵经典的。
对于更长更系统课程的学习,如示范班直播等,由于每个课程时间比较长,如果边做事或者边运动边听,可能效果不好,当然也不尽然,就要看你的时间是不是整块的,或者大脑能不能完成多线程任务。lhl老师就曾分享过她是在跑步时听山长课程的,当然她跑的距离远时间长,可以完整听下来。
还有伙伴提到的自己对经典解读不准确的担忧,其实完全不用担心,山长在解读道德经时也说到宇宙真理是可以解释的,而且解释的方式、角度也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这些理解本来就不是“道”本身,不要担心准确的问题,相信这是我们当下能作出的最好解释,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和体悟来验证它的准确性。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刷新观念和见解的,不断接近真理和智慧的过程。
2、自己有没有完美主义倾向?有没有影响到孩子?如何从我这里切断这个影响?
当时zx妈妈分享到完美主义时,我立刻就想到了我爸妈,我,还有我的孩子都有这样的问题,对别人要求高,看别人不顺眼,弄得挺讨人厌的。究其原因,对别人的不接纳其实是源于对自己的不接纳,不能接纳自己不够好的一面,不愿面对自己的阴暗面才会将矛头指向别人。那么该如何去做呢?我也是通过慧心共读,学习刘老师的书籍,了解到的方法,就是去做镜子练习,当出现对别人的挑剔和不满时,比如当出现“他真笨”等负面评判时,对自己说“我也是这样笨的人”,类似于这样的训练,可以对着镜子多重复几次,大家可以尝试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