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者余秋雨曾经说过,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最喜欢的一位文学家是苏东坡,他在其作品《山居笔记》里写过一篇《苏东坡的突围》,讲述苏东坡的人生境遇尤其是贬谪黄州时的凄苦与孤独,他赞颂苏东坡可爱、高贵、充满魅力。时至今日,苏东坡的光芒已闪耀了千年,他是近乎完美的中国文人,他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善书法,为宋四家之一,擅绘画,对佛学和道教亦研究颇深,除此之外,也是一个生活美食家,为我们留下了东坡肉、东坡肘子等著名美食。
用一周时间看完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对于数次出现在我们课本上的文人,我们会有对他很了解的错觉,其实熟悉的只是他寥寥几首诗。苏东坡不仅是现代众多文人的精神偶像,即使在当时,也是名动京师的明星文人。他刚正不阿,上书谈论王安石新法的弊病,引起不满,作为超越时代的文人,他不被当时政坛小人所容,最著名的就是乌台诗案,新党硬是从他的诗词中找出他对朝廷不满的证据,进行上纲上线的解读,最后将他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一生多次遭遇贬谪,后半生几乎游走在祖国各地,最远贬至当时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
对苏东坡而言,人生的起落是常态,尽管如此,每到一处上任,他都积极整治一方弊病,为百姓谋取福利。在黄州,他废止革除杀婴陋习,并组织救婴活动;在杭州时,主持疏浚西湖,并把淤泥筑成一条纵观西湖的长堤,后人称苏公堤,修建公立医院;在徐州,身先士卒守卫洪水下的城市;在儋州,传学于海南学子,培养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进士……
苏东坡是北宋非常高产的文人,留下了颇丰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作品,除了丰厚的文化宝藏,对后人影响更深的是他积极达观,随遇而安的性格,苏东坡一生大起大落,半生漂泊,他经民济世的宏大梦想几被磨灭,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安居一隅,用强悍的心对抗这世间的冷漠。
他被贬到惠州时,当地的人都很惊讶,不知这位大诗人为何故被贬谪到他们这个地区来,不过他很快恢复了达观本性,他给朋友写信说:来此半年,已服水土,一心无挂虑,因为已经乐天知命。他在这里发现了“桂酒”,并说不啻于仙露,甚至还自己造酒喝。他给弟弟子由子的信里谈到他临时发明的烤羊脊,描述极其细致,真不愧是个吃货。
命运的波澜再次将他推远,他被贬谪到海南岛,据说是因为他曾写了两行诗,描写在春风中酣美的午睡,一边听房后寺院的钟声,让执政宰相章惇心有不快,觉得他过得蛮舒服,于是将他贬谪到更偏远的海南岛。这里饮食、居所、医疗都非常不便,气候闷热潮湿,但他乐观的天性不能让他失去快乐,他写信给朋友:尚有此身付与造物者,听其运转流行坎止无不可者,故人知之,免忧煎。”苏东坡一次对他弟弟说:“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他乐于和当地的村民闲谈,即使他们不知道该和他说什么,他说随便听到的鬼故事也好。
宋徽宗即位后,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病逝于常州,一代文豪就此落幕,享年六十四岁。苏东坡是中国人的理想楷模,天性达观,文采斐然,做官政绩卓著,一心想要为百姓谋福利,即使命运多舛,依然坦然面对。一千年后,我们依然怀念这位伟大的文人,敬他“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爱他“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诗意,醉他“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苏东坡是说不尽的文化传奇,他的魅力定会继续传扬,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