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年少的你是如何背上重重的行囊,越过千山万水,独自来到青山求学?今天,我要沿着你当年离家的路线,翻山越岭来看你。
2018年6月18日,端午节。北京时间22:00,乌鲁木齐。
独自站在酒店的窗前,远处的灯光开始闪烁,但天空依旧明亮。明天就要告别这个城市了,虽然不是第一次来,但这一次的离开,心里却有那么一丝惆怅和不舍。
九天前,高考结束几个小时后,在沥沥细雨中,跟随一百多位新疆班毕业生,我和几位高三教师登上西去的列车,开始了新疆班毕业生的“送、访、宣”(即护送、家访和宣讲)工作。
(一)
车声隆隆,长夜漫漫。
窗外漆黑一片,车厢里没有了白天的喧闹,除了几位同学还在轻声交谈,座位上、地板上,趴着的、躺着的,同学们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争取最舒服的姿势。刚刚经历了高考的他们,除了兴奋,更需要美美地睡上一觉。
我小心地穿过布满腿脚的走道,找个空位坐下,望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脸,往日的景象在脑海回旋。这一届新疆班,我一直从预科教到高三。我所教的12班学生,少的教了三年,多的教了四年,与他们的感情,已经超越了师生。
没有人特意提起和商量,我自然而然地陪着他们踏上了返疆的列车。毕业,就是一场离别,陪他们到新疆,可能只是暂时把这种分别再拖延几天时间吧。
护送的工作并不轻松,学生分在两个车厢,需要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陪护和巡视。学生的头疼脑热已是小问题,偶尔发生的一些意外情况需要更多的智慧来处理。经过近四十小时的飞驰,列车终于到达乌鲁木齐车站。
(二)
记得有一句歌词:“送你离开,千里之外”。
“千里”应该是一个很遥远的距离,而我们这次在新疆的十来位家访对象,分布较广,来往总行程约有五千华里。几天来,进城镇,下农村,翻群山,过草原,一路颠簸,一路探访,每天都有五六个小时的车程。最难受的是一来一回两次翻越特克斯达坂,路况极差,颠得让人终身难忘。
当然也有让人舒心的路途,车过昭苏草原,远处雪峰连绵,两旁碧草连天,蓝天白云下,牛羊悠闲,骏马奔腾。停车小憩,拍上几张照片,便让人忘却了旅途的疲劳。
昭苏,伊犁的一个边境县,这个名字,是我去年暑假在德芙的QQ空间里看到的。德芙,是我课代表的昵称,昭苏是她的家乡。德芙是一位极负责任的课代表,为我忙了三年。不知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是因为这个县的名称对我有一种吸引力,我决定多走几十公里,去她家看一看。
我们的手机信号在新疆很差,有时候还能断断续续,有时候干脆无法连接。而在昭苏,只有我的手机信号满格,连接正常。同事开玩笑说,这是我的主场,我说,可能这是我与昭苏天生有缘吧。
(三)
16日是新疆少数民族的“肉孜节”,是他们的“过年”。
我们这次家访的学生中,有维吾尔、哈萨克、回、东乡等多个少数民族。他们的热情好客我们早有耳闻,特别是过节的时候,招待更为隆重。为减少家长的耗费,我们提前跟家长打好招呼,有时特意用完餐再去家访,但仍挡不住家长的热情接待。
少数民族的待客是极有规矩的,脱鞋入屋,席地围坐,干果点心,摆满一桌,小主人则位下首,跪坐奉茶。平时见惯了他(她)们身穿校服在学校埋头苦读、嬉闹欢笑的景象,现在他(她)们知书达礼、温柔贤淑的样子着实让人感动。反观自己,我们的待客方式却已变得非常随意,好多传统礼仪没有传承下来。
几千公里,十来个家庭的走访,辛苦却收获满满。不同的民风民俗让我们领略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路途的艰辛让我们体会到他们外出求学的不易,对学生的了解也由于走入他们的家庭而更加深入,国家政策的宣讲拉近师生、家校、民族之间的距离,更加坚定了我们要办好新疆班的决心。
(四)
17日,起了个大早,今天要乘火车赶回乌鲁木齐,开展乌鲁木齐的家访工作。
列车走走停停,手机信号断断续续。突然想起今天是父亲节,去年父亲节的景象立即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在那天的上课前,同学们全体起立,齐声祝我节日快乐,德芙课代表还给我送上礼物,并给了我一封信。在信中,他们正式给了我一个暖心的称呼:“亲爸”。
真心的付出定会换得真心的回报。因为他们远离家乡,最初只是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他们解决一些困难。时间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在长时间的相处中,我慢慢地把他们看成了自己的儿女。那夜,我失眠了,思虑再三,决定申请上高三,即使拼尽我所有的力气,也要陪他们走完高中的历程,亲手把他们送进理想的大学。
手机在桌上一震,有信号了!消息立即涌上屏幕,班级群里、私聊的,都是一个主题:亲爸,父亲节快乐!原来,他们没有忘记,他们也不会忘记,虽然已经毕业,有一个亲爸始终在挂念着他们。
(五)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有人说,你们多好啊,还能陪他们到新疆,可以晚一点跟他们分别。如果说,毕业的分别是一种痛,在学校分别那是短痛,而我们则是长痛。
6月9日的夜晚,细雨绵绵。青山高中的球场上,老师们、学弟学妹们前来送行,他们久久相拥,不愿分开,雨水伴着泪水在脸上流淌。此情此景,怎不让人心痛。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来到车站送行,当列车的车门打开,学生们转身上车的时刻,千言万语已无声,唯有哭红的双眼。
而对于我们赴疆的老师来说,第三次的心痛是在乌鲁木齐火车站。当我们把学生分组交给新疆各地教育局,完成护送任务和同学们告别的时候,眼泪再一次地流淌。对于我们来说,这应该是正式的告别吧,从此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见面。
相聚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一次家访,又是一次难舍的离别。叮咛的话语,一遍又一遍;送行的脚步,一程又一程;心痛的感觉,一次又一次。
* * *
乌鲁木齐的街头已是灯火阑珊,同事们应该都已整理好行装,准备明天清早去赶飞回无锡的航班。手机屏幕上显示有一条新的微信消息,只有几个字:“老师,很想你”。
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