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高声朗诵《孟子.告子章句上下》,其中对于“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颇有感触。希望在人前显贵,自古以来,是所有人的共同心理,问题是为什么要显贵?显贵的目的是什么?怎么显贵?是自己与身俱来的?还是别人给予我们的?如果是别人给予我们的尊贵,是长期的吗?显贵固然是能够满足我们内心深处的需求,但是尊贵二字是需要厚德载物的。
原文如下:
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
大意是:
孟子说:“希望得到尊贵,这是人的共同的普遍性想法。人人都有机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尊贵,只是平时不要去思考而已。别人给予你的尊贵,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尊贵。赵孟能够给你尊贵,赵孟也能够让你显得很下贱。《诗经》说:‘酒已经醉了,德已经饱了。’这是说 仁义道德很充实,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美味佳肴了;四方传播的好 名声在我身上,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绣花衣裳了。”
个人看法: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要想人前显贵,必须人后受罪”,看来任何东西都是有代价的,显贵就是需要代价。普通群众看到明星都很激动,衣着光鲜亮丽,有钱有势有影响力,都希望去模仿,但事实上明星们的这种尊贵都是广告公司、经纪公司为了某一个商业目的进行了商业包装的结果,显贵这个动作是有代价的,今天你显贵了,说不定明天你得下去,孟子说“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对于明星而言广告公司经纪公司就是赵孟,你有商业价值,他就让你孔雀开屏,尽显尊贵,你一旦没有商业价值了(出现丑闻、绯闻等),他随时随地叫明星走下神坛,这就是“赵孟能贱之”。
事实上,人家给予我们的尊贵都不是真正的长期的尊贵,真正的尊贵就是我们与身俱来的东西—那就是自我仁义道德的修炼。人为什么要显贵?无非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赏、肯定、羡慕。从而让自己感觉良好,得到一种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心理。这个真的这么重要吗?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迎合他人的审美观、迎合他人的赞赏认可上,从而忽视对自己仁义道德的反思与修炼,一味地向外求肯定,而不愿意向内求反思,我们就很难得到真正的进步,反过来,为了迎合他人的需要,我们会身心疲惫,越活越累,最终会迷失自己,会虚度光阴,会成为他人眼中的玩偶、口中的笑柄。所以,孟子说仁义道德的充实才是自我显贵的基础,其他都是浮云️。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113:人人有贵于己者
2018-9-14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