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智者言,依于博;
与拙者言,依于辩;
与辩者言,依于要;
与贵者言,依于势;
与富者言,依于高;
与贫者言,依于利;
与贱者言,依于谦;
与勇者言,依于敢;
与过者言,依于锐。
这个口诀老师一定得熟记,并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鉴别学生的能力,迅速判断出学生是智者还是贵者,还是贫贱之人;修炼提升自己进退伸缩自如的综合素质。
这样就能做到随时随地、因人而异地展现出博学、高远或谦虚、逐利或逐名的学识。
翻译:
和智慧的人说话,凭借的是见闻广博;
同博学的人说话,依靠的是善辩能力;
与善辩的人说话,凭的是事理要点;
和权贵的人说话,态度要轩昂有气势;
同富足的人说话,言辞要豪迈;
与贫穷的人说话,要动之以利;
和善战的人说话,用的是谦逊;
同勇武的人说话,要的是果断;
与愚钝的人说话,须要锋芒毕露。”
老师要善于把握《鬼谷子·权篇》的因人而异之道,针对需求,因人而异。
老师要严格领悟《礼记·学记》里面的教学之道,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学生要严格参悟《荀子·劝学》里面的求学之道,正心诚意,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