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凌清清
01
“你可以帮小孩录音后再发到读书群。不要一直发语音,刷屏了,找起来很不方便。”我收到了一条来自咪咪同学妈妈的微信。
咪咪是我女儿,2017年9月起上一年级。开学不久,语文老师成立了一个读书的微信群,每次读书作业通过语音的形式发送到读书群。
大部分家长直接使用微信的语言功能,一段段录制发到微信群。也有几位家长只发一两份录制好的录音信息到微信群。提醒我的这位妈妈采用的就是录音的形式。
国庆假期,语文老师布置了不少读书作业。咪咪恰好是第一个交作业的,用微信语音录制了十几二十分钟,看起来当然显得铺天盖地了。
读完微信的瞬间,坦白说,我是挺抵触的,心中也颇有点不屑和想法:“又不是只有我家是发微信语言的。如果有意见有想法,干嘛不在班群吼一声,让大家一起统一做法?再说了,老师都没有意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形式,干嘛需要你这么好心来提醒我?再退一步来说,这个语言群就只有读书语音,还要找什么东西吗?”
可能有不少朋友和我一样,当接受到来自别人的建议时,下意识会产生一些抵触。其实,这种反应是正常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这是个人“自恋”的表现。
提建议的那个人,出于“自恋”,觉得TA的做法或建议是很好的,所以向对方提出,并希望对方接受。被提意见的那个人,同样出于“自恋”,认为自己的做法也是很好的,没有什么好挑剔的,所以会抵触别人的意见。
“谢谢你的建议,下次我尝试一下。”为什么不敞开我的心,低姿态地接纳建议并尝试呢?她给我建议,不正代表了她愿意帮助我吗?想到这,我释然了,用一种很平和、平静的心情回复了她。
然后,我学会了使用手机自带的录音机来录音,学会了如何将录好的语言发送到微信群。后来,我把这个方法教给了咪咪,并建议她尝试。咪咪当天就开始了发送录音的交作业方式。
没想到的是,这个尝试,除了让我和咪咪get到了一个新技能,还带来了其他好处。
首先,咪咪可以随时控制录音的启停。当她遇到不太懂的知识时,她可以问我或自己听IPAD学习,这提升了她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解放了我,因为我不再需要一直待在她身边随时候命。
接着,咪咪有了自己的手机,她便开始了自己独自录制。因为录制过程可以自控和随时重录,所以她会自己把一切都做好后再发送班群。这进一步培养了她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进一步解放了我,这之后我几乎没有再花过时间和心思陪伴她做读书作业。
02
我的一篇文章《我愿成为一把无比稳定的弓》,写了女儿咪咪对我不在家陪伴她有意见,扬言我年老后也不陪伴我。我回答她说,妈妈年纪大了之后需要她的陪伴,然后引发了她对我年老后会忘记她的担心。文章在简书发布后,我收到了一位简友发过来的简信。
TA直接没头没脑地一句:“还是不要讲这些话给孩子比较好”。
刚收到简信,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自己再看了一次文章后,才理解到TA讲的是我将自己年老后可能出现的状况描述得很惨的这段。
读完简信的瞬间,坦白说,我是挺抵触的,心中也颇有点不屑和想法:“在那种被女儿用语言‘伤害’的环境下,我只不过是实事求是地告诉她,人老之后可能会出现很多状况,希望能博取她的同情而已。再说了,这段对话也只是普通日常会话时升起的第一反应,当时哪有时间深思熟虑?”
TA的这个简信完全挑起了我的“自恋”及排斥感。 当时我正在吃晚饭,我一边慢慢吃,一边自己和自己沟通:“先尝试接纳TA的意见。如果那会不那么说,我可以怎么说呢?”慢慢地,我想到了,也许我可以更好地接纳咪咪的情绪,更好地和咪咪共情。于是出现了下面这段对话。
让我惊喜的是,原来这个建议的背后是有理论依据的。我突然想通了,为何之前我孩子和我谈到关于死亡的话题时会很害怕,以及,我自己小时候也曾经很害怕死亡。后来,再碰到和孩子一起处理生老病死的相关话题时,我更慎重了。
03
敞开你的心,接纳他人的建议。这是我在2017年最值得骄傲的成长。这也是在即将走过的2017年,我认为最值得记录的一点感悟。
接受他人的建议,其实就是放下自恋,接纳自己也许还不够好,所以愿意尝试着改变。
而愿意尝试改变,往往就可能给自己推开一扇扇成长的门。
那么,怎么才能更容易地放下“自恋”呢?
这需要我们学会接纳自己,学会不断修炼自己,使自己的内心越发强大。
关于如何“爱自己”,6Q教育的刘中良老师总结了“6Q四金句”:
我爱我自己,
我欣赏我自己,
我接纳我自己,
我相信我会越来越好。
邀请你,和我一起,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