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驱动

      假如你的老板正在飞机上,还有1小时落地,下来之后需要给客户做一个重要汇报,而你需要给他做一份PPT。

      但因为你错估了时间,导致PPT草草做完,而且发现其中一些数据没有,你怎么办?

低效人士的做法是:疯狂地找数据,最后可能数据有了,然而PPT没有来得及做完,或者质量不高。

一般人的做法是:找人帮自己一起找数据。

而最高效的那些人,会根据老板此次汇报的目的,判断这些数据在其中的作用大小:如果作用不大,那么就把时间花在完善重要页数、而不是找数据上,如果很关键,那么就找其他人帮忙,或者找一些替代数据。

这三类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任务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差距。

高潜力的人才是有共性的,具备这些共性的人,几乎做什么都能做好,而不具备的,几乎做任何工作都会障碍重重。

这其中,有一项共性就是结果驱动。

那些高产出的人,未必动作更快,而是更善于判断,什么事情对结果是最有效的,然后,用尽一切办法保证结果达成,而不是死守着原有的工作任务。

实际上,结果驱动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习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也要用到结果驱动。首先做出判断,然后选择一种最高效的工作方式。比如上传考级成绩,或者录入评分表的时候,都可以把这些信息导入到一张表格中,然后上传到小程序上,由小程序来生成电子版的评分表。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时效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考级旺季的时候顺利完成工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