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盛行“干谒”之风,即学子通过拜谒权贵以求得举荐,从而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李白也曾在四川境内干谒了一圈,最终铩羽而归,只得在家门口的匡山上继续苦读。一天,山中的戴天观里来了位云游小道士,名叫元林宗,道号丹丘,其便是后来李白在《将进酒》里提到的“丹丘生”,而此时的他还籍籍无名。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结为至交,为日后李白的腾达播撒下了机缘的种子。
光阴荏苒,眨眼间李白已二十岁出头,尽管父亲李客没有催他要成家立业,可自己一事无成也的确愧对父母,便打算跳出巴蜀,到更广阔的天地寻找机会。可怜天下父母心,李客又一次鼎力相助,不仅为儿子准备了充足的盘缠,还给他配了个名叫丹砂的书童。724年的春天,24岁的李白和18岁的丹砂离开青莲镇,开启了他们的万里之行。
主仆二人访峨眉,过嘉州、渝州、夔州,穿三峡,一路东进。他们在江陵巧遇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大师对李白很是赏识,赞道:“以你之才识,当此开元盛世,自是鹏程万里。”李白便有些飘飘然,乘兴作《大鹏赋》,文章如大江东去,一泻千里,变化万千,恣肆而行,充分展现了太白豪放飘逸的气质,被其视为得意之作,并成了他干谒名人时的伴手礼。
可李白的出蜀之旅并不顺利,“十谒朱门九不开”,因为此时地方官员正忙于为唐玄宗封禅泰山作准备,哪有时间细读《大鹏赋》。李隆基缔造“开元盛世”之后,自视可以比肩尧舜,便要到东岳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大小官员无不为此殚精竭虑,也想借机能够加官进爵。而从中最受益的则是当朝宰相张说,他受命主持这次盛典,事后将女婿郑镒连升四级,有人戏说其是得泰山之力,所以老丈人又被称作“泰山”“岳父”。
李白对郑镒艳羡不已,心想我的老泰山又身在何处?可眼前处处吃闭门羹,这如何是好?李白索性放任自流,在繁华的大都市南京过起纸醉金迷的生活,他出入歌楼酒肆,甚至是赌场,恣意行乐,与歌女打成一片,为她们创作出诸多艳词浪语,飘荡在秦淮河上,俨然成了风尚。而在淮左名都扬州,李太白更是放飞自我,尽情享乐,处处买醉,挥金如土。
只半年光景,“千金”旅费便被挥霍一空,李白眼见前途渺茫,又两手空空,即悲从中来,且一病不起。而整日称兄道弟的狐朋狗友见李白已没油水可揩,便一哄而散,酒馆、客栈的店主也纷纷前来催债,这令李白愈加看透世态炎凉,也激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于是一挥而就写下那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好在世间自有真情在,扬州一位偶然结识的朋友成了李白的救命稻草,其姓孟,是位县丞,人称“孟少府”,他不仅结清了李白欠下的饭钱、住宿费,还为大诗人当了把红娘,使其找见了心仪的岳父。
202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