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来觉得甚是爱你》阅读笔记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里有一句台词“To be or not to be is a problem.”,被翻译为“生还是死,是一个问题。”我现在才知道,它的翻译者是生于100多年前的翻译家朱生豪。帆书App上,李蕾说,朱生豪这辈子就是做了两件事:第1件事就是翻译莎士比亚;第2件事就是写情书给宋清如。“世间情话十斗,朱生豪独占八斗!”
朱生豪简介:莎士比亚作品简体中文版译本权威译者。朱生豪一生潜心翻译莎士比亚作品31部,译著质量和风格备受业界认同和推崇。
朱生豪1912年出生于浙江嘉兴。1929年保送就读杭州之江大学。1933年,与宋清如结识并相恋。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担任英文编辑,与宋清如两地分隔,通信近十年。1942年与宋清如在上海结婚,婚后育有一子。1944年12月26日,因患肺结核,溘然早逝。
听着“李蕾讲经典”的这本书信集《醒来觉得甚是爱你》,先是觉得朱生豪这个人特别有趣,但是听到最后,得知他给宋清如写信10年,最后才与宋清如结婚,婚后两年,就生病死了。心里莫名的有一种痛,怀着一种痛打开了这本电子书,读了起来。
阅读这本书的感觉非常之特别:朱生豪书信集中的智慧、俏皮、可爱、幽默、柔情打动了我,恨才子早逝的痛让我深味无可奈何,同时对他带病坚持翻译,死前的最后一分钟还在背诵莎士比亚戏剧的台词肃然起敬!
这本有148封情书的书信集,篇幅不长,千字之内的文章,透露真知灼见、真情感的句子俯首可拾----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10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10岁,世界也老了10岁,上帝也老了10岁,一切都是一样。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
我是个平凡的人,不像你那么“狂野”,但我厌弃的是平凡的梦。我只愿意凭着这一点灵感的相通,时时带给彼此以慰藉,“像流星的光辉,照耀我疲惫的梦寐,永远存一个安慰,纵然在别离的时候”。当然能够时时见见面叙叙契阔,是最快活的,但即此也并非十分的必要。如果我有梦,那便是这样的梦,如果我有恋爱观,那便是我的恋爱观;如果问我对于友谊的见解,也只是如此。如果我是真心地喜爱你(不懂得配与不配,你配不配被我爱或我配不配爱你),我没有不该待你太好的理由,更懂不得为什么该忘记你。我的快乐即是爱你,我的安慰即是思念你,你愿不愿待我好则非我所愿计及。
你一定不要害怕未来的命运,有勇气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凝视一切;没勇气闭上眼睛,信任着不可知的势力拉着你走,幸福也罢,不幸也罢,横竖结局总是个The end。等我们走完了生命的途程,然后透一口气相视而笑。好像经过了一番考试,尽管成绩怎样蹩脚,总算卸却了重负,唉呵!
……
他的俏皮、可爱与幽默,非同一般----
我想不出说什么话,因为我不愿说“恨不得立刻飞来看你”一类的空话,也不高兴求上帝保佑你,因为第一我不相信上帝,第二如果真有上帝,而他不保佑你,我一定要揍他一顿。
我很愿意我们都活300岁,无论做人怎样无聊,怎样麻烦,有你在一起总值得活。
如果我命令你爱我,你一定不会服从的。因此如果你不允许我爱你,我也不见得就会乖乖听话。
我一定要吃糖,为这寂寞的缘故。这里一切都是丑的,风、雨、太阳都丑,人也丑,我也丑的很,只有你是青天一样可羡。
他的“饶舌”,也是非同一般---
我倦眼蒙眬地给你写信,现在是下午四点三十三分。昨夜看小说看到二点多,今天倦得想死。我不想骂你,第一因为我倦;第二因为你叫我不要骂你;第三因为我并不比你好,不配骂你;第四即使我不倦,即使你叫我骂你,即使我配骂你,我也不愿意骂你,因为你是宝贝。
你瞧,你如不希望我来看你,就不该告诉我时刻,告诉我时刻,就表示你的不希望我来看你并无诚意,此足下之一不该也;你如不愿见我,就不该特地从上海过有心逗我气恼,此足下之二不该也;你应该早一点发信或再迟一点发信,偏偏要把信在这尴尬的时间寄到我手里,此足下之三不该也;如果你不希望我来看你,就应该在信上写明“希望你来看我”,那么我为着要给你吃一次瘪起见,一定会不来看你,计不出此,此足下之四不该也。有此四不该,虽欲不打手心,不可得矣。
深情的人,深情的文,即是。
他用心用情地指点和评价宋清如的诗歌、做事做人或交流全部的思想。
朱生家与宋清如100多年前,1912年,朱生豪出生在嘉兴。他们家是一个没落的小商人家庭,所以生活条件非常的贫寒。他们家有兄弟三个,朱生豪是长子,但他的童年很不幸,10岁妈妈就过世了,12岁爸爸也过世了,他们三个兄弟成了孤儿,是由他的姑母照顾长大的。但朱生豪是一个学霸,他自从上学的时候,就表现出成绩很优秀,然后一直被称为才子,到了高中毕业,他是被校方保送进入到了杭州之江大学念书,享受了奖学金,主修的就是中国文学。而且他特别喜欢英文,所以就以英文为副科。
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句话,朱生豪说:“其实我愿意我的年纪从遇见你以后才正式算起。”这个你是谁呢?就是宋清如。那他们是哪一年遇见呢?朱生豪说:“1933年的秋天,是我一岁的开始。”那我们就回到那个秋天。
空气干爽,就在钱塘江畔的之江大学里,正在举办一场诗社的活动,这个时候朱生豪已经大四了,他是这里著名的之江才子。他万万没有想到,今天的活动上,他会邂逅一个此生的挚爱,那个姑娘名叫宋清如。
这个时候的朱生豪什么模样呢?我们看一下照片就知道,他眉清目秀,看上去有点倔强 温文尔雅,他写了一首好诗,但是从小是孤儿,又没有父母的关爱,所以朱生豪沉默寡言,就给外人一种难以接近的距离感。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他肯定是个社交恐惧症患者,一个高冷的学霸,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读书学习,有点不近人情。
那当时的宋清如又是什么模样呢?我们先说说这个宋家,宋氏是名门望族,宋清如的先祖在唐代的时候,就曾经任大理寺丞,讲《易经》,有很多弟子。后来他们从西安迁居到了浙江,在常熟开枝散叶,一直是殷实的书香之家,家庭是比较富裕的。宋清如的父母养育了三女一子,宋清如是二女儿。这个二女儿从小就非常有个性和主见,她一直生活上面并不困难,所以心灵上也比较自由。很小的时候,就到私塾里面去启蒙,一直念书,而且经过自己的抗争,家里人说你念一段书就去嫁人吧,可是她不愿意,她表示不要嫁妆,要读书。所以她的妈妈也会很疼爱这个女儿,就让她完成自己的心愿,进入了之江大学去上学。
所以在这个朱生豪念念不忘的秋天,宋清如才刚刚进入之江大学,她是一年级的新生,她比朱生豪大一岁。但是她是个新女性,长得好看,才女,又有诗情,杂志上经常发表她的新诗,那这显然就是一个校花。而且那个时候,学校里面男女的比例极其不协调,女生都像大熊猫一样的珍贵。
宋清如是第一次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她当然知道朱生豪很有名气,所以主动把自己的诗给朱生豪看,表示自己想要加入诗社。但是我想,宋清如这么骄傲的女孩子,当时对朱生豪肯定没有半点的喜欢,也根本没有一见钟情。一直到后来很多年,朱生豪都是上赶着的那一方。
他在给宋清如写了大量的信件之后,还有这么一句,就在书里我们可以看到,说:“你不懂写信的艺术,比如这种‘请你莫怪我,我不肯嫁你’的句子,怎么可以放在信的开头的地方呢?你试想一想,要是我这封信偶尔被别人在旁边偷看见了,开头第一句便是这样的话,我要不要难为情?”这其实是明确地表达了,你就是在拒绝我吗,可是朱生豪显得很厚脸皮对吧,他根本不介意你有没有拒绝我。
这个沉默寡言的人,自然有他的深情,他的深情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朱生豪追不到宋清如,怎么办呢?就写情书追。那写情书还追不到呢?就是一直追。一直追不到,一直追不到,就一直追,像不像《诗经》里面的那个“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原来周圣伟老师就跟我们讲过,说这是《诗经》里写得最好的一首诗,就是里面有一个意象,叫作伊人,这个伊人是什么呢?是你最爱的一个人,还是你最执着的一件事,还是你忠于的一个目标,一直追不到,一直追,循环往复。所以不管结果怎么样,别人都觉得这个人好执着,就会对你充满了敬意。时间长了,这个执着的人会让人产生同情的感召力,因为人的性格中就是同情失败者,同情弱者,看你好苦对不对,追了那么久。
所有人都知道了朱生豪爱宋清如,朱生豪一直追,宋清如一直逃,爱能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爱制造的问题,也只有爱能够解决。
书里有一封信是这样写的:“好友”,你看,不是什么宝贝、小亲亲,他是好友,有距离了,朱生豪说:“我并不真怪你,不过怪着你玩玩而已。你这人怪好玩的,老是把自己比作冷灰,怪不得我老是抹一鼻子灰。也幸亏是冷的,否则我准已给你烧焦了。我不大喜欢这一类比喻,例如有人说心如止水,只要投下一块石子去,止水就会动起来了。有人说心如枯木,那唯一的办法,便是用爱情把它燃烧起来,你知道,枯木是更容易燃烧的。正如你所说的冷灰,只要在它中间放一块炙热的碳,自然也会变热起来。你要是说你不待我好,其实我明知是真,也一定不肯相信,但你说你待我很好,我何乐而不相信呢?但我很希望听你说一万遍,如果你不嫌嘴唇酸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