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师新教育对话经典312:
宜阳县董王庄乡中心小学
本书共有四章,下午读了前两章。没有按读书策略进行,效率低下。
在前两章中,语文情智教育的内容较少,孙双金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已经是学校的校长,他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整个学校的情智教育。前两章是从学校的整体工作角度来谈情智教育。
教育名家有一个小规律。首先是起源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有一个完整的方法,取得实效。然后走上学校的领导岗位,就把这种学科的教学方法推广到整个学校的工作中。这是语文学科独有的现象,其他学科的迁移不太容易。这与语文学科,独特的人文性,工具性,实践性等有关,稍加改头换面就可以成为整个学校的指导思想。支玉恒老师他没有担任领导岗位,所以他的文章就局限于语文教学,如果他走上领导岗位,可能就要写一本如何简简单单管理学校的书了。
孙谈论的学校整体工作,与新教育的基本框架大致是一样的,个别地方有自己的特色。
首先谈自己的成长。孙双金是从广泛阅读中走出来的名师,从读专业书籍到读教育家著作到哲学著作。这是一个普遍规律,读书的高度决定了成长的高度。在实践中寻找自己,我思故我在,要有自己的思想,成为教育的思考者,有独立的人格。这也是教师成长的一个普遍规律。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深入反省勤于写作。新教育的教师专业成长吉祥三宝确实是一个普遍性的规律。名师从高度的职业认同,大量读写和专业实践中走出。就语文专业上的成长,他经过了一个磨练基本素养,研究语文教学艺术,注重注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开发学生儿童课程四个阶段。语文教育名家对课堂教学的问题研究的比较透彻深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高度的理论认识,有精彩的课堂,有傲人的成绩。动人的魅力,从一点一滴的创新积累中来。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
他把情智教育运用于学校的管理,倡导君子和而不同,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学校文化。
用大量的篇幅描述了学校课程的设置,与新教育实验的倡导是一致的。从众多的实例中可以看出新教育实验的理论框架和经验总结,是先进的,是对众多教育实践的理论总结。
其中对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论述,具有启发意义。按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这样主题集中,中心明确,便于学生迁移掌握。按照文体的不同重新组合,这样便于学生较快的把握好各种文体的表达方法和个性特点。第三,按照表达形式重新整合单元。比如说写人的文章,写景的文章,古诗教学。通过一组写人文章的教学,较全面的掌握写人文章的表现方法,便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智教学的主张,在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思考,强调了教学的情感和智慧。
在单元整合这一点上,很明显没有窦桂梅的厚重大气。
孙在语文情智教学上有特色。纵向对比来看,名家往往在某一方面研究的比较深,比较透彻,但在其他方面往往束手束脚。比如窦在主题教学上研究的比较好,支玉恒在简单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研究的比较好,孙双金在情智上研究的比较好。就是这三个专家,比较好的部分也有共同点。实际上他们的主张中,包含的实际内容有些是相同的,很多内容超出了他要说的主题范围。比如孙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实质上是另外一个主题,他做的工作是把情智教育如何与确立学生主体结合起来。
语文教学和学校教育极端复杂,除了达到一个底线要求以外,各位名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在某一方面达到全国领先的水平,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但是在其他方面,其实都是平平如常人。可见在某一方面做得比较出众,不一定在其他方面都能做得比较好。如果迷信某一个专家,实质上就限制了专业视野,要博采众长才是正确的道理。专家就是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才形成了自己的某一方面的特色。每一个教学特色的形成,背后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有理论的深刻,实践的艰辛,表述的圆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达到一般要求是合格教师,具有自己的特色是优秀教师,具有多种特色不断发展是卓越教师。如果不注意发展自己的特色,就只能在底线上重复。
从构建自己的教学特色而言,绝对不是自己从零出发,而是要广泛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比如说新教育实验,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发现他讲的每一点似乎都见过,都是从别人那里拿来的,但是他把这些装到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就形成了一个自己独特的东西。就像新教育中所说的,以前有的没有做好,现在做的更好,就是新的,以前有过,但是没有组合,现在把它组合在一起,这个就是新的。用这个思路出发构建自己的教学特色,并不是十分难,要敢于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