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梁惠王:乐天知命

2021.09.04周六晴Day247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 D390

《孟子》梁惠王上(1)

    【原文】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1]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2]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3]土地,朝[4]秦、楚,莅[5]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6]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7]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8]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注释】

    [1]采色:即彩色。

    [2]便(pián)嬖(bì):君王身边被宠爱的人。

    [3]辟:开辟。

    [4]朝:使动用法,使……来朝。

    [5]莅(lì):临。

    [6]若:人称代词,你。

    [7]殆:副词,表示不肯定,有“可能”“大概”“似乎”等多种含义。

    [8]愬(sù):通“诉”,控告。

    【译文】

    孟子说:“大王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齐宣王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孟子接着问:“难道是因为鲜美的食物不够吃?还是因为轻暖的衣服不够穿?或者因为瑰丽的颜色不够看?抑或是因为悦耳的音乐不够听?还是因为身边服侍的人不够听候差遣?这些,您手下的大臣都会尽全力来满足您,您不会真是为了这些吧?”

    宣王说:“不,我为的并不是这些。”

    孟子说:“那么,我便知道您最大的愿望了,您是想要扩充领土,让秦国、楚国这样的大国来向您称臣,统治中原,而安抚落后的外族。不过,如果您想用现在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

    宣王说:“竟然有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呢。爬到树上去找鱼,即使找不到鱼也不会带来什么危险。但是如果按照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的愿望,费心费力地去做了,祸患一定会随后而至。”

    宣王说:“可以将这个道理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与楚国交战,大王认为哪国会取胜?”

    宣王说:“必定是楚国胜出。”

    孟子说:“显然,小国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口少的国家不能与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能与强国为敌。中国的土地,方圆千里的共有九块,齐国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您想要用这一块去征服其他八块,这与邹国跟楚国交战有何差异?大王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

    “如果大王施以仁政,让天下当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中来当官,天下的农民都想到您的土地上来种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做买卖,出行的人都想从您的国家路过,天下痛恨本国国君的人都来您这里控诉。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些,谁还能与您为敌呢?”

【解析】

    对于上一节齐宣王以动武的方式实现自己愿望之说,孟子在这里抓住时机进行了反驳。孟子开篇就问齐宣王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宣王早已领教孟子的厉害,自然笑而不语,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于他。孟子早已猜到齐宣王的想法,欲擒故纵,连问了五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在齐宣王忍不住对这些问题进行否认的时候,孟子马上切入正题,说出齐宣王的最大愿望,并毫不避讳地指出齐宣王犯了缘木求鱼的大错。

    听到孟子说自己的做法如此荒唐,宣王自然要问个究竟。于是孟子借机开始铺排扬厉,逐步升级,将齐宣王一心想要采取的“霸道”做法与自己提出的仁政做法进行比较,让齐宣王知晓两种做法产生的不同结果。

    八

    【原文】

    王曰:“吾惛[1],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2]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3]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4],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5]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6]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7]。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8],奚暇[9]治礼义哉?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10]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锦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注释】

    [1]惛:同“昏”,糊涂,昏乱。

    [2]恒产:赖以生存的固定财产,如土地、田园、林木、牧畜等。

    [3]若:转折连词,至于。

    [4]放:放荡。辟:同“僻”,与“邪”的意思相近,指歪门邪道。侈:放纵挥霍。放辟邪侈指放纵坏的欲望来违法乱纪。

    [5]罔:同“网”,“陷害”的意思。

    [6]制:制定制度、政策。

    [7]轻:容易,轻松。

    [8]赡:足够,充足。

    [9]奚暇:怎么顾得上。奚:疑问词,哪里,怎么。暇:余暇,空闲。

    [10]彘(zhì):猪。

    【译文】

    齐宣王说:“我心智昏庸,无法深入地领会先生的意思。希望先生能够辅佐我,更明确地教导我。虽然我不是很聪明,但愿意去试一试。”

    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拥有坚定的心志,只有读书的人才能办到。至于普通的老百姓,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便也没有了坚定的心志。如果没有了坚定的心志,便会开始四处为非作歹,没有什么事情是他们不做的。等他们犯了罪才开始处罚他们,这才叫祸害百姓。贤德的君主在位治国期间怎会允许祸害百姓的事发生?因此贤德的君主会划分给百姓一定的产业,让他们上可以侍奉父母,下可以供养妻儿,风调雨顺的年岁能够天天吃饱,遇到灾荒年岁也不至于饿死;然后引导他们向善,这样老百姓都会愿意听从。

    “如果划给百姓的产业,上不足以侍奉父母,下不能够供养妻儿;风调雨顺的年岁还在每天受苦,遇到灾荒年岁只能被饿死,这样的情况连养活自己都还成问题,谁还有闲暇的时间来学习礼仪呢?

    “王如果要施行仁政,为什么不从根本上做起呢?五亩大的院子里种植桑树,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便可以穿上丝绵衣服了。将鸡、狗、猪等家禽家畜好好蓄养起来,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便有肉可吃了。上百亩的耕地,如果不去阻拦百姓生产,那么八口的家庭便能够吃饱了。认真地开办学校,用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好好教导学生,满头白发的人也就不用在路上背着重重的行李行走了。老人有丝绵衣服穿,有肉吃,百姓能够吃饱穿暖,天下还不来归服,这是从来没有过的情况。”

    【解析】

    被孟子的一番言论说动的齐宣王,在这节中态度诚恳地向孟子请教学问。于是,孟子便开始正面展开自己的治国方略和施政纲领。

    孟子首先提出有恒产才能有恒心,先丰衣足食,才能授以礼仪。这便是《管子·牧民》中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道理。其实这也就是先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才能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的道理。

    孟子已经看到“无恒产者”是破坏社会稳定最大的危险因素。因为在当时,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时,通常都是从富民的角度出发,容易忽略底层人民的利益。孟子直接提出要让老百姓过上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让他们不仅能够养家糊口,还能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产业。当他们不再为自己的生活所累时,再教他们礼仪,才能起到成效。

    之后,孟子又进入到第二层意思,也就是他所描绘的富民兴教的蓝图,让齐宣王憧憬未来,就此施行仁政。

    本章的第五、六、七、八节在《孟子》原书中为一章,为了便于理解与阅读,在此进行了拆分。这一章是介绍孟子政治学说的重要篇章,而且很多选段都成了脍炙人口的文学名段,对于研究政治、经济、哲学、社会以及文学都有重要价值。

2021.09.05周日晴Day248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 D391

《孟子》梁惠王下

    【原文】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1],文王事昆夷[2]。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3],勾践事吴[4]。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

    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

    “《诗》云:‘王赫斯[5]怒,爰[6]整其旅,以遏徂莒[7],以笃周祜[8],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

    “《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9]志?’一人衡行[10]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注释】

    [1]汤事葛:汤,商汤,商朝的建立者。葛,葛伯,葛国的国君。葛国乃紧邻商汤的一个小国,其旧址在现在的河南宁陵北十五里处。

    [2]文王事昆夷:文王:周文王。昆夷:也作“混夷”,乃周朝初年的西戎国名。

    [3]太王事獯(xūn)鬻(yù):太王:周文王的祖父,即古公亶父。獯鬻:也被称为“猃狁(xiǎn yǔn)”,北方的少数民族,汉代之后称为“匈奴”。

    [4]勾践:春秋时越国的国君,公元前497年至公元前465年在位。吴:即春秋时吴国的国君夫差。

    [5]赫斯:发怒的样子。

    [6]爰:句首助词,无实义。

    [7]遏:止。徂(cú):到,往。莒:古时国名,在今山东莒县,公元前431年被楚国所灭。

    [8]笃:厚。祜(hù):福。

9]厥:用法同“其”。

    [10]衡行:即“横行”。

 

【译文】

    齐宣王问道:“与邻国交往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孟子回答说:“有。只有仁德的爱好和平的国君才能够用大国的身份去侍奉小国,因此商汤可以侍奉葛伯,周文王能够侍奉昆夷。只有有才能智慧的国君才能用小国去侍奉大国,因此古公亶父才会去侍奉獯鬻,越王勾践才会去侍奉吴王夫差。用大国的身份去侍奉小国,是不愿意欺凌弱小而以天命为乐的人;用小国去侍奉大国,是不敢冒犯强者而敬畏天命的人。以天命为乐的人可以让天下安定,敬畏天命的人能够安定自己的国家。《诗经》中说:‘只有畏惧上天的威严,天下才会因此而安定。’”

    宣王(听后)说:“先生的话语真深奥啊!但是,我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逞强好勇。”

    孟子说:“那就请大王您不要好小勇,像那样按着剑,怒气汹汹地瞪着眼睛说:‘他怎可阻拦我?’这不过是匹夫之勇,只能与几个人较量。请大王不要喜欢这种匹夫之勇!

    “《诗经》中说:‘周文王勃然大怒,下令要调兵遣将,阻止那些侵略莒国的敌军,让周国恢复了安定,没有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这是周文王的勇。周文王一怒便让天下百姓都得到了安定。

    “《尚书》中说:‘上天让老百姓降生于世,又为他们降生了君王,降生了师表,这些君王与师表的唯一作用,便是帮助上苍来爱护黎民百姓。因此,不管他们是有罪之人还是无罪之人,都由我来负责,天下有哪个人敢违背上天的意志呢?’只要有一个人在天下横行霸道,周武王便觉得羞耻,这便是周武王的勇。周武王一发怒便让天下安定了。现在大王也能一怒便让天下安定的话,那么,百姓还担心大王不好勇呢。”

 

  【解析】

    这段文字主要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外交策略,另一个便是小勇与大勇的问题。

    这一次,齐宣王与孟子讨论了外交的问题。孟子认为在外交方面,大国要学会仁义,与小国友好相处,小国不能夜郎自大,要主动与大国搞好关系,只有做到这两个方面,才能出现大国安定天下,小国安定国家的和谐局面。而要做到这两点,就要求大国能够以天命为乐,顺应规律,不欺小凌弱,要替上天来行使职责;小国要能畏惧天命,服从天命,不与大国为敌,以维护自己的生存。这里的天命并不一定要将其神秘化,也可以看成是自然发展形成的大的局面、趋势。

    齐宣王对孟子提出的这套外交策略有些摸不着头脑。因为在战国时期,齐宣王所见到的都是靠战争来解决问题。现在孟子提出,不管你的国家是大是小都不应该打仗,让齐宣王颇为不解。于是他借自己好勇为由,进行询问。之后,孟子就大勇与小勇问题展开论述。他直白地提出,小勇能胜一人,而大勇可定天下。由此,孟子让齐宣王对“勇”有了不同的理解,同时再次提出了自己的仁政主张。

    二

    【原文】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1]。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2]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3]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4]曰:‘吾欲观于转附[5]、朝儛[6],遵海而南,放于琅邪[7]。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8],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9],民乃作慝[10]。方[11]命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景公悦,大戒[12]于国,出舍于郊,于是始兴发补不足。召大师[13]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14]是也。其《诗》曰:‘畜君何尤[15]?’畜君者,好君也。”

    【注释】

    [1]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时在正宫之外建立的临时住所。

[2]非:动词,认为……非,刁难,埋怨。

    [3]非:错误的,不对的。

    [4]齐景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公元前547年到公元前490年在位。晏子:春秋时齐国贤相。

    [5]转附:山名。

    [6]朝儛(wǔ):山名。

    [7]琅邪:山名,位于今山东省诸城东南。

    [8]豫:义同“游”。

    [9]睊睊(juàn):因愤恨而侧目相视的样子。胥:皆,都。谗:诽谤,说坏话。

    [10]慝(tè):恶。

    [11]方:反,违反。

    [12]大戒:准备充足。

    [13]大(tài)师:古时的乐官。

    [14]《徵招》《角招》:徵与角是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两个。招:同“韶”,乐曲名。

    [15]畜(xù):喜欢,喜好。尤:错误,过错。

 

  【译文】

    齐宣王在雪宫中会见孟子。齐宣王说:“贤者也有这样的快乐吗?”

    孟子答复说:“有的。人们如果得不到这种快乐,必定会埋怨他们的国君。民众因为得不到这种快乐而埋怨君主是不对的,但是作为老百姓的君主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君主以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百姓也会以君主的忧愁为忧愁。君主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百姓也以君主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让天下归顺,这种情况还没有出现过。

    “从前齐景公询问晏子:‘我准备到转附、朝儛这两座山上去游玩,然后沿着海岸一路向南,到达琅邪山。我要如何安排才能与古代圣贤的君主巡游相比呢?’

    “晏子回答说:‘这个问题问得妙!天子到诸侯国视察叫作巡狩。巡狩的意思便是去巡视各诸侯国所镇守的疆土。诸侯去朝拜天子叫作述职。述职简单来说就是报告一下他职责内都做了什么工作。这些都是正事。春天的时候,巡视农田耕作的情况,粮食不够吃的百姓,要发放补助;秋天则巡视收获的情况,对歉收的给予补助。夏朝的谚语说:“我的君王不出来巡视,我怎么能够休养生息?我的君王不出来巡视,我的补助从何而来?这样的游历巡视足可以作为诸侯的法度。”现在可不是这样的,国君一要出游便劳师动众,向百姓索取粮食。饥饿的人得不到食物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百姓(对君王)侧目而视,怨声载道,民众开始被迫作恶。这种出游违反了上天的意愿,虐待百姓,(巡游的队伍)大吃大喝像流水一般浪费。如此流连荒亡,连诸侯都开始为此忧愁。那么什么叫作流连荒亡呢?顺流而下乐而忘返叫作流;逆流而上不知回返叫作连;不知疲倦地打猎叫作荒,毫无节制地饮酒作乐叫作亡。古代圣贤君王既没有流连的享乐,也没有荒亡的行为。现在再看大王您的行为,只能您自己来选择了。’

    “齐景公听完晏子的话十分高兴,先在都城内做了充足准备,然后驻扎在郊外,打开粮仓赈济那些贫困的人,随后又召集乐官说:‘替我创作一些君臣同乐的乐曲!’于是便有了《徵招》《角招》。其中有句歌词:‘畜君有什么错呢?’‘畜君’,便是崇敬爱戴国君的意思。”

    【解析】

    在这次齐宣王与孟子的讨论中,两人不仅说到“乐”,同时也说到“忧”,孟子更完整地阐述了儒家政治学说中的民本主义思想。

    宋代的范仲淹对其中“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一句进行加工,写下了《岳阳楼记》中让人传诵千年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里孟子借着齐景公与晏子的故事来劝说齐宣王,要敢于为百姓的利益做出牺牲,这样才能名垂千古,四方归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711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079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194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089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197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06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33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19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54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84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14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694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22评论 3 31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2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257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863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895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