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梅城,曾经是至德、建德、秋浦的县治之地。“前案玉峰(玉峰山), 后枕白象(白象山),兰溪左合三源(原梅城护城河茹兰溪合迎春洞、朝霞洞、尧城河三水),环绕而右,会于长流。”
好多年前,本宗一位女性长辈曾告诫我:不要忘记白象山东麓山坡上,有座郑家老坟。其中之一是我天祖母,也即高祖父之母的安息地。
墓地很平常、很普通,族亲后来做了简单的修缮。墓碑上文字因岁月风雨侵蚀,字迹模糊,风化漫漶难识。上首居中刻“郑氏祖墓”,右刻“光绪二十八年 岁在壬寅 季秌月 吉旦”,中刻“故显妣例封安人 郑母汪氏老安人 之墓”,左刻“奉祀 男 朝淦(高祖父) 朝灏(无传) 孙:曾传、曾祺、曾望(曾祖父) 曾孙:龙祥、发祥、凤祥、吉祥、麟祥、鹏祥(祖父)立”。有姓氏,无名讳,生卒年月也不详。右起依次紧挨着的是天祖母长孙媳妇,即伯曾祖曾传公之妻氏;长曾孙龙祥公和长曾孙之妻王氏墓。这是我迄今为止见到最久远的梅城郑氏(东房)祖墓了。
从墓碑文字透露的信息,大体可知:
1.立碑时间。碑立于光绪二十八,岁在壬寅,即1902年;“季秌月”,秌是秋的异体字,季秋,秋季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吉旦”指的是美好的日子。
2.立碑人。天祖母育有子二,孙三,已出生的曾孙六。。
3.“故显妣”是对亡母的美称。“例封安人”,旧时朝廷推恩把官爵授给官员在世或故去的父祖辈。凡为官者,母、妻皆授诰命,或皇封、或例封,分七阶(级)。一品曰:夫人(夫者,扶也);二品曰:亦夫人;三品曰:淑人(淑者,善也);四品曰:恭人(恭者,敬也);五品曰:宜人(宜者,当也);六品曰:安人(安者,和也);七品以下曰:孺人(孺者,雅也)。
4.至德梅城郑氏东房派(景星公派)支谱,失毁。目前尚未见有文字记载考证天祖父的名讳、身世。我推测天祖母应该是因子例封安人。宣统二年(1910)《建德县志卷十六·人物志·懿善》载:郑朝淦,字渭溪,城内(梅城)北街人,附贡生(通过纳捐取得的贡生),保加六品职衔,举(荐举)乡饮大宾(乡饮宾)。
5.伯曾祖曾传公,光绪二十六年(1900)岁贡生。贡生俗称“明经”。清代科举时代,每年或二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秀才(又称生员)成绩优异者,可进入京师国子监读书,成为岁贡。如此录用的读书人便是“岁贡生”。由侯选训导(县学的副长官),签分按察司经历,分省补用。曾任秋浦(今东至)县议会长、文庙奉祀官,宣统二年《建德县志》襄修兼监理缮校者之一。
伯曾祖曾褀公,宣统元年(1909)岁贡生,候选翰林院孔目。宣统二年《建德县志》采访搜集者之一。
昆仲兄弟同修邑志,亦是人生一大幸亊。
由此,再添几句题外话。梅城郑氏与纸坑山周家渊源颇深,且有姻亲之谊。周馥公不仅为《东至(梅城)郑氏宗谱》欣然援笔作序,而且撰写郑氏先贤的传记。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周学熙、周学渊、周学辉等同为郑氏贤哲桂攀(起枝)先生八十嵩庆题文祝寿。现仅摘抄几段文字,以期方家补正。
1.《周悫慎(周馥)公自著年譜》:
道光二十七年(1847)十一岁。族人延(请)西门附生(秀才)郑紫若(朝绶)到村课读。塾童七、八人,功课略进。
道光二十八年(1848)十二岁。仍从郑紫若先生受业。
《建德县志·卷十二·人物志·科举表》载:郑紫若,名朝绶,廪贡生,六品衔,候选训导,其人品学兼优,善诱生徒。尚书周馥及门受业。年八十二卒。
宣统二年(1910)七十四岁。
三月,纂修《建德县志》成稿,《宗谱》亦修竣排印毕。郑贯之(曾传)、徐守尧(传书)、王宝兴(庆堂)三明经(贡生)助力居多,诸儿亦时钞书寄芜(芜湖),以资编纂。
宣统二年《建德县志》主修者是周馥公仲子周学铭。
2.《秋浦周尚书年谱》书后
“公生平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观公之才德学识,足以致太平,而卒为世运所限,不能竟其志。故自旁观者论之,以为布衣起家,事功禄位,子孙科第,备极隆盛,可谓始困终亨。而孰知公之心,忧时望治,愈老而愈拂郁,其形诸诗者,直至临终,犹有遗憾焉。吁,可慨也已!
同邑 郑起枝(桂攀)谨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