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功能的探讨自设计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一代代设计师们给出了自己的回答。现代主义者“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传播得最为广泛,直至今天依然受到了众多设计师的认同。
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前,大多都会对产品的形态和功能进行调研,可是,你对产品的洞察是真的吗,是想当然吗?
提到淋浴头的功能,我第一个想到的是能出水。
再详细点讲,包括能以合适的水速喷出均匀流畅的洗澡水,这就决定了淋浴头上会有排列有序的密集小孔,包括能够手握,让使用者能够握着淋浴头冲洗身体,还包括能够固定在淋浴间的墙上,且可以调节出水方向,这大概率决定了淋浴头的尾部是可以插在墙壁上固定的小孔。
这些基本的功能决定了淋浴头该是什么样子。当然,这是以当下的背景来讲的,或许到了未来,我们并不需要洗澡水就可以保持身体的清洁。
今天我洗澡的时候,手里打了沐浴露,同时淋浴头的手握部分挺光滑的,就很容易出现因为摩擦力太小而让淋浴头从我手边“溜掉”的情况。事实上并没有。淋浴头的喷水面和把手面有一个弧面的过渡,它保证了手的虎口部分能恰好卡在这里而不会滑落。就像下图:
这个功能是很容易忽略的。很多时候我们想当然地觉得淋浴头就该是那个样子,却很少能够去思考为什么它是这个样子?因此就很容易局限在现有的世界和世界观里,依葫芦画瓢,去做一些小的形态优化。
如果我们大胆地抛弃之前的产品形态,来一次全新的创新,就像这样:
这个产品和日常的淋浴头相比更符合普罗大众所追求的“设计感”。但我觉得它也有问题,棱角分明的方体,让手握变得艰难痛苦。
如果纯粹是一个柱体,在手上沾了沐浴露和水的情况下又特别容易溜下去。这些产品好看倒是好看,但实用性或许低了些。
相比之下,小米的淋浴头设计或许还行,谈不上多么惊艳,但至少不出错:
同时也符合小米简约的调性。
我们在吐槽市面上的产品不好想要创新的时候,要想不局限于之前的形态,同时产品的使用体验良好,就应该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当你只关注到淋浴头应该要出水、可以手握、固定的时候,忽略了它的防滑功能,以及更多的潜在的产品功能和用户需求的时候,要么设计的产品形态依葫芦画瓢,要么创造不合时宜的新的形态,都难以解决问题。
只有当我们去使用,去发现,去认真地观察,去真正的洞察时,我们才会把握住那些至关重要的产品细节。如果没有真正的把沐浴露打在手上,去握着淋浴头的时候,我们又如何发现仿打滑功能对于淋浴头的重要性呢?或者当自己正在使用一个毫无转折弧度的淋浴头的时候,我们才能发现问题。
再往大一点说,我们是在设计一款新型的淋浴头吗?倒也未必。我们是在设计一种洗澡的方式而已。
就像深泽直人设计的伞架,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伞架,而是在设计一个放伞的方式。
正如他所说:“设计和目的都达成了,而物理的实体却消失了。”
我想,作为设计师的我们,就应该有更加敏锐的洞察,有一双更加犀利的眼睛,去思考存在的东西是否合理,去真正的,让这个世界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