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诸葛亮北伐的失败有目共睹。其实,早在诸葛亮首次北伐之时,魏延就曾经提出过一条较为激进的作战方针——子午谷奇谋。诸葛亮对其不置可否,而近代史学家也大多将其视作笑谈,认为其荒诞不经。对此,笔者不以为然。
关于子午谷奇谋,主要有两个版本传世。
其一出自《魏略》:“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这个版本较为详尽,后世的罗贯中也将此故事移花接木到了《三国演义》之中。
其二出自《三国志·蜀书·魏延传》:“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这一版本相较之却只有寥寥数语,因此所知者甚少,以至于常常在讨论中被人们所遗漏。简而言之,两者的相同点在于都是使用闪电战的战术,由魏延率领精兵经子午谷偷袭关中一带,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两者的差异也显而易见,按照《魏略》的版本,魏延将会拿下长安,并坚守城池,等待主力军的增援;而按照《三国志》的版本,魏延的战略重心则在于攻占潼关天险,阻断魏援军与关中的联系,这时,再由诸葛亮席卷关中诸城,有如“关门打狗”。
世人言及子午谷奇谋,所谈论的大多为《魏略》之版本,因而得出子午谷奇谋不可行的结论。我认为这是有失公允的。首先,从可信度来看,《魏略》所载内容有很多方面都无法自圆其说,此外《魏略》作者鱼豢也多有美化曹魏之嫌,自古以来饱受诟病。而恰恰相反,陈寿素来有“良史”之称。因此,既然两者相悖,读者还应以《三国志》为准。再者,从军事角度看,《魏略》中的版本也正如大家所批评的那样荒诞不经。不要说夏侯楙根本不会弃城而逃,就算魏延的计划全盘成功,到时候魏国大军赶来增援,能否守住长安也是个问题。
由此看来,《三国志》中的版本,才更有可能是真实的子午谷奇谋,因为只有抢占潼关这一军事要冲,才能有效地对抗不久以后从中原前来援救的魏军,从而为诸葛亮的主力部队争取时间,将整个关中一并收入囊中。因此,下文谈及的子午谷奇谋,也正是指这一版本。
让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衡量魏延与诸葛亮战略规划上的差异。任何一个计划,都必然有风险和收益,而这两者经常是成正比的。因此,只要一个计划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并提升收益,那么我们便可以将其视为成功的计划。
子午谷奇谋的风险在于,一旦失败,魏延部队深处敌人腹地,必将损失惨重甚至全军覆没。从前面《三国志》的引文可以看出,魏延自愿领兵一万。换言之,做最坏的打算,蜀汉将会损失一万左右的兵力。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决定以赵云、邓芝为疑兵,佯装从箕谷进攻关中,同时自己亲率主力部队出祁山,从而“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可后来,正是这样一个在诸葛亮看来十拿九稳的计划,却也因马谡失守街亭而告吹。关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兵力部署,《三国志》没有明确记载。然而,通过蜀军总兵力多于张颌部队兵力这一事实,以及守卫街亭的重要性,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马谡的兵力在一万至两万左右。街亭一役,除王平所率千余人外,其余马谡部队尽皆溃败。因此,就风险性和实际损失来说,诸葛亮的计划并没有体现出明显优势。
接下来看收益。诸葛亮的计划纵使成功,也只能够夺取陇右。这对于志在复兴汉室的蜀军来说,不过是隔靴搔痒。一方面陇右经济并不发达,无法为蜀汉政权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另一方面陇右作为边塞之地,无法对中原地区构成威胁,其军事意义聊胜于无。显然,这是一种迂回的作战方式,诸葛亮想要以陇右为跳板,为未来攻取关中做准备。当然,这只是蜀军一厢情愿的考虑。事实上,只要魏军前来增援,就将形成拉锯战的局面。此时由于陇右一带无天险可守,蜀军必将陷入极其不利的局面。这点可由诸葛亮五次北伐皆以失败告终来佐证。
魏延的计划则截然相反。理想状态下,一旦成功控制潼关,魏延部队便可以有效地阻击魏军主力的增援并截断西线魏军的退路。这时,再由诸葛亮的大部队步步蚕食,则包括长安在内的整个关中地区都必将被蜀汉纳入囊中。好处有下:
第一,关中地区自古物阜民丰。失去荆州后,地理劣势限制了蜀国经济的发展。而关中地区可以很好的提振蜀汉的经济状况,增加粮食产量和兵源。
第二,关中地区坐拥天险,易守难攻。这将为蜀汉政权提供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在历史上,以关中为政治基地统一全国的大有人在,如姬发、秦始皇、李世民等。而以巴蜀为基地统一全国的却只有刘邦一人。更何况,刘邦也是在暗度陈仓并占领关中之后,才具备了与项羽抗衡的资本。这说明,想要战胜曹魏,关中必不可少。
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是攻取关中的精神意义。蜀汉政权向来以复兴汉室为目标,扯大旗作虎皮。如果能够攻占旧都长安,必将极大地提升士气。与此同时,刘禅作为汉室后裔的身份也会更加名正言顺。师出无名,事故无成。相信诸葛亮很清楚这个道理。
总而言之,魏延的策略,在风险并没有显著提升的情况下,极大地增加了蜀军可能获得的收益。以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不失为妙策也。田余庆先生曾经评价说,由于益州先天的地理劣势,刘备政权最多只能“偏霸”一方,绝无可能统一全国。那么,与其坐以待毙,眼看曹魏发展壮大,为何不能铤而走险,与曹魏来一场彻彻底底的“零和博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