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背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1400多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东望泰山。古人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大,这首诗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了自己看到的泰山“高大”的形象。
一是“齐鲁青未了”,写了远望泰山郁郁葱葱掩映着齐鲁大平原,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
二是“阴阳割昏晓”,写泰山横空出世,遮天蔽日,像一把硕大的刀切断照临下土的阳光,分出山北山南,一阴一阳,一昏一晓,写出近望中,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三是“荡胸生曾云”,写细望泰山上面层层白云涌现,变化多端,无比开阔,凸现泰山的高峻。
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有朝一日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此句化用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运用双关,他即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绝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实现远大理想的雄心壮志。蕴含着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开元24年(736),24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与北游齐、赵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