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消磨掉时间很容易,难的是过后不会后悔。
想想这俩天自己如此安逸,平静。很难再从身体里抽出那个叫梦想的东西。我想冷漠地对那个东西说:“我现在不想见你”。
我喜欢看上一辈,或是上上一辈作家写的书。写的中国故事,或者是他们自己的故事。
有时候他们像个野人,放肆的行走在时间的长河里。又或许我看到的只是一个人的影子。
解除苦难的办法也许是在这个世界里消失,变成一个野人。
我可能不愿意承认让生命有存在感的办法,就只是寻找到一个自己爱的人,或是依恋的人。这暴露了自己没思想。
可能是社会进步得太快,我或者是我们一下子接受不了高阶人类的生活。脆弱的灵魂载不动这身盔甲。
打成了年,就总觉得自己不是自己了。或者说很难在这个世界里看到自己。
世界仍然是一条河,我在河里看不见自己的倒影大概是踏马的人太多,太挤。鬼知道重叠在一起的那东西是什么。
我看明白了,未来的日子里仍然需要鸡血。
《大护法》里的太子说:“大家都是出了窑的砖定了型的。”木剑想杀人,仍需浇鸡血啊!
我这个挺隐喻的,你懂ma……大作家的有些书总是写的很隐喻,让我看不懂。可是我估计大作家不担心这个事儿,我就不行,我总是挺担心这个事儿。并不是因为害怕没人看,没人读。跟这个没关系。是因为我的表达欲始终都未满足。
就像热恋的情侣吵架那样,总担心对方不明白自己的心思。可直白的语言永远都不能说明白。
内心的回路是复杂的,所以他们书里的语言也是复杂的。虽然被解读出来时只是讲了一个寻常的故事。故事解读的没错,可是感情的回路走的不一定对。
不然,要作家何用。
有一些情况是这样,还有一些没有固定意义类型的。别人觉得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我可能喜欢前者。
很多事不能见人,不能讲出来。虽然读者向来喜欢看故事,最好是举个例子,来映衬作者讲的道理。
可是赤裸裸的东西怎么能讲出来,修饰的话就违背了思考的目的。所以学会写小说,是人生暂定的下一目标。
我觉得一些人出的一些书,如果他们真的算上是一位作家,或是文学家的话。过了几年之后他们应该害羞到想焚掉自己当年写的东西……
问题不在于当年写过什么,问题在于后来的你怎么看待它。这大概是作家和高仿的区别。
我为作家定了性,我大概做错了。出书是一种自由,读书也是一种自由。太严肃就会失掉乐趣。可我嫉妒一些出书的人,他们不能让我佩服。
这种嫉妒产生在我发现有人读着我讨厌的那类书时,并且大呼“好书,好看”!而且普遍发生在某个作家全国到处举办签售会之后。
签售会有着演唱会一样的作用。你不一定知道这个人,也不一定喜欢他的歌。集体活动本身就挺吸引人的。
我也一样,只是我相对理智。
有些话,需要合适的时候讲。就是在这样的一天:
“久别重逢非昨日”
“千言万语”
“不忍谈”
想笑……